宝宝树

孕育养娃神器

育儿问题搜这里

给宝宝喂药再也不用人仰马翻了,专治喂药难喂不进!

当“喂药”这个词能和“人仰马翻”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亲密无间的伙伴时,几乎百分之百肯定你家有一个淘气又惹人爱的宝宝。宝宝本身身体不舒服,还要吃苦苦的药水,不哭个声嘶力竭对不住他刚刚到来的烦恼情绪啊。那么,有没有能让宝宝少费劲、少消耗体力把药吃了的办法呢?妙招就在这里,妈妈快来显神通!

让喂药的氛围轻松起来

让宝宝顺利地吃药,愉快地张开嘴是第一步。而要娃愉快地张开嘴,千万别一堆人围着,盯着他。但新手妈妈一开始似乎都这样,总是会喊上爸爸还有老人一起,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妈妈自己一个人搞定就是。

另外,吃药的场地可以每次切换一下,比如上一次在客厅,下一次就换到另一个房间,再下一次在阳台上,这样可以避免宝宝一到某个位置就被熟悉的环境提醒这是个吃药的地方。

选择一个最佳姿势来喂药

选择一个宝宝躺着舒服,妈妈也能hold住的姿势是喂药的前提。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药,这样很容易被呛着。

正确的姿势是半卧、侧身。对于小宝宝来说,妈妈先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轻轻安抚宝宝给他以足够的安全感。然后妈妈左手抱好宝贝,右手拿好提前准备好的药液,轻轻送入。

而对于稍微大一些,不合作的宝宝,大人应抱着孩子,采取半坐位,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大人另一个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用汤勺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黏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把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几口清水。

婴儿奶嘴秒变喂药神物

“奶嘴喂药”顾名思义就是将药剂冲入奶嘴中,若无其事地让宝宝像日常吃安抚奶嘴一样把苦苦的药吸进去,等宝宝意识到这货是药时,估计药已经顺利入肚了。

这时妈妈可以在奶嘴里接着放点白开水,混淆下味觉。一方面瞬间来的白开水能让宝宝情绪得到安抚,一方面也顺便把奶嘴里残留的药物稀释。奶嘴喂药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奶瓶,就是将日常宝宝吸吮的奶换成了苦药而已。用此方法的最大风险就是宝宝以后抗拒使用奶瓶,所以妈妈们慎用。

小药具+面部吹气法

针筒、滴管、汤匙这些都是喂药很不错的小工具。妈妈只要把存放药物的容器头部伸进宝宝嘴里,慢慢注进去。在药水入口的同时轻轻朝宝宝面部吹口气,宝贝一般会产生自然地吞咽反射,药水进肚,大功告成。

说到朝宝贝面部吹气,这事儿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据美国儿科专家发现,反射吞咽法能使婴儿自动张口吞咽药物。这是因为人体在遇到外界刺激后,都会发出保护性的条件反射。宝宝脸部受到吹气的刺激,这个信号立即由交感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

由于婴儿大脑发育极不完善,所做出的保护性反射就是人类天生本能的吞咽动作。当宝宝生长到11~24个月后,这种“反射吞咽”即逐步消失。

 药水挤在舌根下

把药挤在口腔里的哪个位置也很重要,即使是水果口味的药,也多少有点苦味或者是怪怪的药味。把喂药器从一边的嘴角插进嘴里,把药挤在舌根下方,这样可以直接流进喉咙,比较少地让味蕾最丰富的舌尖尝到药的味道。

妈妈经验:如果避免不了哭,在吸气时喂进

大哭的时候不能喂药,因为会容易呛进气管,但有时也实在免不了宝宝会哭,特别是很小的宝宝,怎么沟通也无效,这时恐怕也只有“硬灌”了。

老人对于“硬灌”的方法是捏住鼻子,但这个方法我觉得有点暴力、有点可怕。在多次尝试后,我自己觉得在哭的时候“硬灌”,安全的方法是在娃换气时已经开始吸气的时候迅速把药水挤进舌根下,这时不会再吸入空气造成药水进入气管,并且可以在吸完气吞咽的时候把药水带下去。

Tips:如果吃的药吐出来了,需要补喂。补喂的药量视呕吐的量和时间来决定,如果是刚喂下去马上就吐了,需要按正常量补,如果是喂下去1~2小时后,可以减半补。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