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

孕育养娃神器

育儿问题搜这里

宝宝过早学走路的3个坏处

有些家长攀比心重、好胜心强,希望宝宝学走路越早越好,甚至强行架着宝宝迈腿,恨不得自家的宝宝立马健步如飞。但很多研究己证实:宝宝学走路过早,并不是什么好事。

宝宝过早学走路的3个坏处

1.增加X形腿和O形腿概率

宝宝骨髓组织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质比较柔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且在宝宝的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肌肉比较娇嫩。

如果宝宝太早练习走路,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双腿上,容易使双腿弯曲和变形,从而增加X形腿和0形腿的发生概率。

2.过早学走路,宝宝易近视

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爬行可使宝宝看清近处的东西,有利于视力发育;相反,过早地学走路,宝宝因看不清较远的景物,要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疲劳损害,时间长了则可能损伤视力。

3.爬行不足,宝宝肢体控制能力差

有不少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起来走路。当父母见到宝宝这样“优异”的表现时,当下都会觉得很高兴。

不过,没有爬行或是爬行时间不够的宝宝,会影响到未来身体姿势及手部精细动作,导致宝宝使用工具、书写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宝宝学走路,要注意3个问题

1.尊重宝宝自身发展规律

每个宝宝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很早就表现出想走的欲望,有的宝宝可能就会晚些。

宝宝学走路时间通常在开10~15个月,大约50%的宝宝在1岁时处于学习走路的阶段,所以对于宝宝何时能开步走,应耐心地等待,顺其自然。

2.走路早不代表宝宝智商高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走路早、说话早,就说明宝宝的智商更高,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宝宝走路的早晚与大脑发育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小脑的发育有关。

人的小脑决定身体平衡能力,也就是手脚协调能力。而智商的高低则是受到大脑发育的影响,因此走路早晚不能决定宝宝聪明与否。

3.走路过晚要及早看医生

如果宝宝到一岁半的时候还是走不稳,那么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骨骼发育方面问题,或者因身休肥胖导致发育迟缓等。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