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小孩子中特别常见的疾病,高发于6个月~3岁之间的孩子。研究表明,至少有70%的中耳炎继发于感冒之后,因为感冒使得宝宝的免疫力下降,预防细菌感染的能力被削弱,所以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进入宝宝的中耳。
宝宝的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要宽、平、短,呼吸道感染后,致病物易从鼻咽部进入耳朵,特别是感冒时,咽鼓管肿胀堵塞,鼓膜和咽鼓管之间的空间可能充满液体而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此处生长、繁殖,引发疾病。
除了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外,耳朵附近的组织、器官有问题时,比如患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也是中耳炎的诱发因素。
识别中耳炎的7个信号
宝宝耳部发生感染后,一般不容易被家长察觉。尤其早期中耳炎症状不典型,加上小宝宝表达不清,家长容易忽略。那么,宝宝患中耳炎后,还可能有会哪些表现呢?
1.持续感冒发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却持续不退烧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或者孩子看起来比普通感冒“病得重”。
2.经常摇头,不喜欢仰躺
因为耳朵里不舒服,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所以,发现宝宝会躁动不安、摇头,可能是他耳朵不舒服。另外,得了中耳炎的宝宝不喜欢仰面躺着,因为被感染的液体会压迫鼓膜,造成不适。
3.不停地挠耳朵
多数中耳炎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宝宝在2岁以前是说不清自己什么地方疼的,但如果他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等,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4.变得爱哭闹
宝宝突然变得烦躁,不停地哭,而且夜里也因为疼痛而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5.诉说耳鸣
大一些的宝宝会述说耳朵响,这种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的声音,如噼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涕时,耳内会出现这些声音。
6.耳朵流脓
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内会积水,鼓膜肿胀,鼓膜穿孔时,就会有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导致宝宝永久听力损伤。
7.听力减退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与宝宝交谈时,宝宝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或者突然变得不爱说话,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如何做?
1.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高发季节避免长时间停留在人员密集地点。
3.避免用力擤鼻。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细菌可以循着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保持双耳干燥,洗澡时尽量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道。
5.哺乳期的婴儿,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要避免让乳汁进入耳道。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