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爸爸妈妈带宝宝去泳池、海边玩,宝宝不小心掉进水里,也就呛几口水,没有别的事情。其实,这里面可能隐藏着干性溺水和继发性溺水的风险。
什么是干性溺水和继发性溺水?
1.干性溺水(Drydrowning)
由于冷水刺激皮肤或气管黏膜,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因为气道的开口被封闭了,所以肺内几乎没什么进水,故称为干性溺水。
2.继发性溺水(Secondarydrowning)
宝宝肺中已经吸入了一定量的水,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障碍,出现生命危险。
这两种溺水的共同点是,宝宝都已经脱离水面,但仍遭遇溺水。
不过爸爸妈妈也不用恐慌,据统计,干性溺水仅占溺水事故的1%,常发于初学游泳的宝宝身上;继发性溺水比例略高,占2%~5%。
如何预防干性溺水?
1.刚开始学游泳时,一定带宝宝去浅水区,等宝宝适应后,再去略深的水域。
2.游泳时,爸爸妈妈要时刻注意宝宝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呛水。
3.游泳后,爸爸妈妈应观察宝宝一段时间,如果发现宝宝有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4.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要立即实行心肺复苏,如果在4分钟内抢救,宝宝恢复的希望非常大。
心肺复苏急救法
第1步:胸外按压
婴儿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儿童为胸骨下半部双拇指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约为胸腔前后径的1/3(参考下图)
第2步:开放气管
让宝宝水平仰卧,一手放在宝宝的颈后支撑住头部,一手按压宝宝的额部,使宝宝仰头抬颏,并注意将宝宝头侧向一边清除宝宝口腔内的异物。可以在宝宝的后背连拍五下以拍出异物。
第3步:人工呼吸
检查宝宝的呼吸,如果呼吸消失,要马上给宝宝做人工呼吸,方法是:保持宝宝仰头抬额的姿势,,深吸一口气,迅速把嘴放在宝宝的口鼻上,用嘴包住宝宝的口和鼻进行吹气,单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为30:2的比例进行,双人或多人复苏时以15:2进行。(参考下图)
如何预防继发性溺水?
1.时刻看护好宝宝
即便宝宝会游泳了,爸爸妈妈也要在一旁陪伴或者看护宝宝,不能放任宝宝自玩。
如果宝宝想去深水区游玩,爸爸妈妈一定要听从专业救护人员的意见,不要随意顺从宝宝。
2.避免危险行为
宝宝们在一起玩水时,会特别兴奋,常会做出比赛憋气、相互推搡等动作。
宝宝们不会意识到这么做有多危险,但是爸爸妈妈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干预。
如果宝宝泡温泉,别让他们玩潜水一头钻进水里,容易引发意外。
3.注意休息,别太劳累
如果发现宝宝玩累了,就赶紧把他们抱出水面,一些意外事故通常是在宝宝困倦疲累时发生的。
一旦宝宝在游泳后出现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等症状,应立即送宝宝去医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