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宝宝会有眨眼,新生儿一分钟会眨眼2次,儿童一分钟可眨眼15次左右,如果超过这个频率则为频繁眨眼。当你发现宝宝经常眨眼睛,不要以为他在给你卖萌,这可能是眼睛出状况了!
1.干眼症
成人的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为孩子的“毒药”。图像刺激、画面闪烁等,不仅导致宝宝视觉中枢过度兴奋,也使孩子生理性自动眨眼减少,时间久了便导致眼睛容易干,最终出现开始眨眼增多。
应对措施:宝宝闭眼休息就会改善,家长要多和宝宝接触、互动,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不要把手机等电子设备当做玩具给宝宝,尽量多带宝宝户外活动,让眼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过敏性结膜炎
如果宝宝眨眼具有季节性,而且同时经常揉眼,说自己眼睛痒、眼睛里有东西,家长还可以发现孩子眼皮里面有很多“小疙瘩”,这是孩子对接触的某些物质过敏引起的,比如花粉、尘螨等。若宝宝同时有打喷嚏、流鼻涕或是咽部痒感等不适症状时,基本可以确定是过敏性结膜炎。
应对措施:使用抗过敏滴眼液,严重者需局部使用激素类滴眼液,但需眼科医师给予处方,并临床密切观察。家长应避免孩子揉眼,可用冰水洗眼,减轻症状。
3.感染性疾病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可能与细菌、病毒或衣原体感染有关,多与宝宝卫生习惯不好,经常用脏手揉眼有关。除了眨眼增多之外还有诸如: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
应对措施: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表现可能很相似,但是用药不同,家长并不能简单区分,一定要带孩子去眼科就诊,请医生给予处方。
4.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
部分孩子因为先天性的眼皮(医学上称为眼睑)内翻,或是肥胖造成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面)引起流泪,这种情况以下眼睑内翻最常见。
应对措施:轻者可将眼睑轻轻外翻至正常位置,用胶布贴在局部的皮肤上牵引固定,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眼睑内翻有望自愈;重者则需手术矫正。
5.眼疲劳性眨眼
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不断眨眼可以调整眼球曲率,使视觉清晰,包括视力疲劳,如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近视、散光未矫正造成眼睛视觉疲劳而引起的。
应对措施:减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的时间,必要时验光配眼镜。
6.习惯性眨眼
有部分孩子因为曾经有上述病因之一导致频繁眨眼的历史,通过治疗,在病因除去之后,仍然保留着频繁眨眼的习惯;还有的孩子由于平时不注意,喜欢模仿其他人频繁眨眼,结果形成习惯性频繁眨眼。
应对措施: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因为模仿别人频繁眨眼,很有可能会导致习惯性的频繁眨眼。
7.暂时性抽动障碍症
4%—24%的学龄期孩童会有这一情况,眼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有时换个环境孩子症状就消失了,这一情况一般会自己消退,大约1个月左右。
有研究发现,60%以上的患儿首发症状表现在眼部,例如不自主眨眼、皱眉、翻白眼等,随后可能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抽动症状,上述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抽动症。
应对措施:应及时到儿科就诊,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训斥打骂孩子,需要逐渐诱导,耐心劝说。
8.脾胃功能失调
如果宝宝有挑食,喜欢吃零食的习惯,或是宝宝脾胃功能失调,有慢性病,那么就会导致眼睛所需的营养不足,只有通过不停眨眼来满足眼睛表面的需要。
应对措施:补充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坚持使用滴眼液。这种治疗一般都要一到两个月以上,但主要还是要改变孩子喜欢挑食和喜欢吃零食的坏习惯。孩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和有慢性病,要治好。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