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宝宝营养跟不上,输在起跑线,总认为吃胖点儿是好事。宝宝被别人夸是“大胖小子、大胖丫头”,妈妈心理总是美滋滋的。殊不知,肥胖也是营养不良,会给宝宝的现在或是将来的健康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今天,宝树妈就跟大家聊聊营养不良那些事。
一般说来,大家会把发育迟缓、钙锌等营养素缺乏作为判断宝宝营养不良的指标。但是,在宝宝营养不良被确诊之前,会有一些外在表现,这是宝宝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悉心关注。下面介绍一下宝宝有可能营养不良的四种预警表现。
过度肥胖
最新研究表明,一部分小胖子其实是营养不良的。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缺少的“微量营养素”主要指的是B6、B12、尼克酸等维生素以及锌、铁等矿物元素。
行为反常
营养不良可能会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这是身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元素的一个信号;喜欢吃纸屑、煤渣、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元素有关。
情绪低落
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可能跟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有关。
如果宝宝变得郁郁寡欢,反映迟钝,表情麻木,是提示宝宝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元素;如果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可能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如果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可能是吃了太多甜食,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而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
面部“虫斑”
面部“虫斑”是指出现在宝宝脸上的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初为淡红,后转淡白,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有轻度瘙痒感。除脸部外,上臂、颈部或肩部等处也可见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源于维生素缺乏,同样是营养不良的一个信号。如果宝宝长有“虫斑”,家长最好带宝宝就医咨询。
细心观察宝宝,及时发现问题
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异常情况,妈妈们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发现各种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