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妈发现,宝宝一岁多时,休想从他手中拿走他的玩具。很多宝宝也因此被妈妈们冠以“小抠门”的称呼。其实他们并不是什么“小抠门”,而是自我意识发展,意识到那是他自己的玩具,不想让别人拿走而已。别再冤枉我们的宝宝了,快来了解1-2岁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吧。
宝宝意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在宝宝一岁以前,他处于“母婴共生”的阶段,那时的他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一岁以后,宝宝的心理虽然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但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自己与妈妈是不一样的,而且妈妈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待在自己身边。
宝树妈建议:当宝宝迈出双腿,蹒跚着走出妈妈的怀抱时,妈妈在担心的同时更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宝宝迈开人生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妈妈应该把最有力的掌声送给宝宝。
宝宝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
宝宝一岁以后能区分自己的动作,不再把自己的小手、小脚当成玩具来咬,开始有目的地抓握物体,比如用手抓玩具、抓食物往嘴里塞等,产生初级的自我意识。
宝树妈建议:在宝宝把注意力转向玩具或者食物时,妈妈要一定要将玩具洗干净,确保哪些食物可以让宝宝咬,并把一些有危险的玩具或者食物收起来。
宝宝逐渐知道镜子里的人是自己
宝宝一岁以后,虽然知道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当他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只知道镜子中的宝宝不是真的,但并不知道那就是自己。直到快2岁时,大多数宝宝才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
宝树妈建议:在宝宝照镜子时,妈妈可以对着镜子告诉宝宝鼻子在哪里、嘴巴在哪里,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
宝宝知道自己的名字只属于自己
宝宝刚过一岁时,当别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他能做出一定的反应,但并不知道名字是怎么回事。一岁半时,他已经弄明白名字是怎么回事了,并且知道名字只属于自己。所以,当别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他会大声答应,还会用“宝宝的”、“宝宝饿”、“宝宝要”等词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宝树妈建议:当宝宝意识自己的名字只属于自己时,就尽量少用宝宝来称呼他,而应该多称呼他的名字,并告诉他用“哎”来回答对方的呼唤。
宝宝能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宝宝快到两岁时,能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从“宝宝的”转化成“我的”,这表明他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宝树妈建议:当宝宝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时,妈妈在与宝宝谈话时,不要再说“妈妈的”、“宝宝的”,而应该改成“我的”、“你的”,帮助宝宝更好地运用“我”。
宝树妈说:别逼着宝宝去分享
当宝宝不许别人去碰他的玩具时,妈妈要呵护宝宝这种行为,切不可用道德与礼仪去绑架我们的宝宝,逼着他去分享。因为宝宝是在拥有的基础上,才学会分享!
育儿哲理: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