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

孕育养娃神器

育儿问题搜这里

宝宝不愿意说话?找准这4个原因

有的宝宝一岁多或两岁了,各方面都很正常,但就是不愿意开口说话。看到别的宝宝能说会道,妈妈们难免焦急万分。别担心,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原因1:语言环境混乱,宝宝不知道跟谁学说话

有些家庭,家庭成员的方言各有不同,平时也不用普通话交流,比如父母讲普通话,姥姥姥爷讲山东话,保姆讲四川话,宝宝在这种语言环境中,不知道该模仿谁说话,也不知道该说哪种语言。遇到这种情况,家人之间要约定,平时主要用普通话交流,偶尔穿插一两句方言。这样宝宝既有了主要的学习和模仿对象,也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环境。


原因2:发音不准被批评,自信心受挫

由于宝宝刚开始学说话,发音不准确,常将想表达的词语说成了别的词,比如把“爸爸”说成“大大”,把“姥姥”说成“袄袄”。如果父母笑话宝宝,或强行纠正宝宝的发音,会让他的自尊心受挫,甚至惧怕说话。还有的父母对宝宝要求严厉,如果宝宝说不好,会受到指责和限制,这样也会打击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不愿意开口说话。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嘲笑甚至批评自己的宝宝,而是把正确的音读出来,鼓励宝宝跟着家长说一遍正确的发音。


原因3:大人不爱说话,宝宝缺乏学习的榜样

宝宝学说话,需要不断在交流中模仿。如果大人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或是家人不和睦,家庭氛围不融洽;又或者父母忙于工作,与宝宝交流沟通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学习,使宝宝丧失交流的兴趣。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经常和宝宝在一起玩、多交流,在家长的带动下宝宝也变得更高兴、更爱说话了。

原因4:父母万事包揽,宝宝没有表达需要的机会

溺爱宝宝的大人几乎包揽了宝宝的一切。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大人就能领会到宝宝的需求。时间久了,宝宝会形成对大人的依赖,懒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是不行的,每当宝宝要做什么事、要吃什么东西时,家长都要耐心等宝宝说出来,这样一来训练了宝宝的延迟满足,二来也让宝宝有需要可以开口说话。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