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谓是“中心”,但是一出门,宝宝反而变得不怎么爱交际。
有调查发现,1~2岁宝宝交往能力仍然存一些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宝宝社会交往的频率不高,有19.4%的宝宝交往频率很低,27.1%的宝宝平时很少或不跟别的伙伴交往,表现出“不善”和“不会”交往的有47.1%。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缺乏交往的主动性
宝宝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当接触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的小伙伴,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也较差,没有主动交往的积极性,有时候对小伙伴表现出冷漠,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耍。
缺乏交往的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呈现出迷茫,不理解交往的意义。他们经常迷惑:为什么那些小伙伴能在一起玩?我要怎样去跟他们一起玩呢?我怎么会被接纳呢?他们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也不能很准确地理解别的宝宝的语言和动作。
不良交往习惯
有的宝宝很“自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固执霸道,不为别人着想,一旦自己的需求受到阻碍,就不会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如乱发脾气、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等。
攻击行为频率高
宝宝在交往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宝宝。比如有的宝宝攻击性较强,会抢夺宝宝的小玩具,甚至还会挠脸、推人。如果宝宝出现这种行为,他的人际交往就会受到阻碍。
有过交往受挫的经历
有些宝宝在与小伙伴交往时,可能受挫,妈妈又没有很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宝宝就变得在众人面前胆小和退缩,害怕与人交往。如宝宝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受到了小伙伴的攻击,心里非常委屈。有过这样的经历后,宝宝下次就不愿意与小伙伴玩耍,会以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