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错误习惯多,有的是父母的错 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家长除了语言上的教导,还应在行动上做出正确的示范。孩子在学校接受着正常的社会规范教育,可是,有的家长却把成人世界不守规矩的一套强加给孩子,这会让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价值观“凌乱”。 小手拉大手,可是,大手还用错误的观念误导小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家长的个人行为,导致孩子坏毛病的出现,这样的事例也有不少。 1、拉着孩子闯红灯 “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可谓妇孺皆知。本来孩子是想遵守规则的,可是,为人父母者不在乎,并主动带领孩子闯红灯。长期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也会对闯红灯不以为然,当出现事故时,父母也后悔莫及。 2、妈妈看电视,影响孩子学习 现在的电视内容丰富多样、画面吸引眼球,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爱上看电视,因为担心宝宝视力健康,许多家长都会严格阻止。但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是不让宝宝看电视,他就越想看,甚至反抗家长。 其实,有时候孩子如此爱看电视,是由于妈妈引导不当。许多年轻妈妈都爱看韩剧、情景剧等,有的时候宝宝也来凑热闹,就会养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要求看电视,不想做功课。 3、父母饮食习惯不当,导致孩子挑食 有的父母对于孩子挑食的习惯觉得很烦心,因为孩子的挑食,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发育,也影响的孩子的身体健康。原来,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也容易导致孩子“择食”。 二、家长该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师 当孩子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环境,家长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塑造,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父母在抱怨孩子行为的不是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 有时候,孩子的错,很多是受到父母日常行为的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师呢? 1、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定要以身作则, 家长们的行为习惯对宝宝来说是一种“规则标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俗话说,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从中不难看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不是口头教育,而是实际行动的教育。身教甚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从小培养孩子优良品质 要培养孩子从小懂礼貌,守规矩的习惯。比如父母见到他人问好打招呼,离开时挥手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日常做好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走斑马线,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这些行为后,可以从中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做一个有良好品质的人。 3、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常孩子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不会光彩。当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真想看看他父母长什么样”,父母就要审视自己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要做好培养主动承担责任的好习惯。 对孩子来说,必须要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经历。即使五六岁的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也要自己去主动道歉。比如在别人家玩耍的时候打碎了碗碟,就得让孩子主动向主人承认错误并收拾干净现场。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强化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总之,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