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打孩子的传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古训有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时代进步,当代父母普遍开始有自省精神。但打孩子的事情还是很常见,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让大家认为打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便易行,代代相授。打他只是为了教育他,只要不是往死里打,都是被大众认同的。但打孩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吗? 看似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大人没有能力和决心处理好让自己感到痛苦的关系。孩子是关系的焦点,他的顽皮被大人的矛盾放大。他其实并不知道做错什么——或者他真的没有做错什么,打孩子只是大人的情绪到了临界点之后的爆发。 失控的父母通过控制孩子来重获控制感 前几年我因为工作原因开始参与很多家庭的家庭教育,学生小晶让我印象深刻。 她是个9岁的小女孩,生活在一个“假性单亲家庭”。小晶的爸爸经常不在家,与妈妈关系冷淡。 妈妈从生了小晶就不再工作,她与社会脱节,与丈夫的关系紧张。这压力让她更想把女儿“培养”好,证明自己的价值。 有一次,妈妈批评小晶写作业的格式:“你那样写太不严谨了。”小晶坚持地说:“我就要这样写。老师没有说这样不对。” 母女俩这样来回争执了几轮,妈妈怒气冲冲地拿尺子啪啪地打在小晶手上,大发雷霆地吼:“要不是为了你,妈妈早就离婚了,哪会过得这么不开心!你还跟妈妈顶嘴!”小晶哭起来。 打完之后,看孩子伤心,小晶妈妈也很后悔。可是这样的故事永远重复,小晶每天如履薄冰,因为她动不动就会让妈妈不高兴地开启“数落模式”甚至情绪崩溃。 小晶妈妈自己遇到了婚姻情感问题,却缺少改变的勇气和能力。她缺少安全和存在感,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把压力和焦虑变成了对孩子的控制欲和坏脾气。 由此看来,父母打孩子的真相是什么? 一是父母没有勇气和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另外一个就是父母没有办法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所以,打孩子的真相是:那时候父母软弱无能。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孩子非但不能真正教育他,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极端后果。 那么父母该怎样终结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请记得父母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尽力教育和培养他,但如果他还是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就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打骂不会让他成为天才,父母更需要爱他本身。 虽然郎朗是被爸爸打成钢琴家的,但请不要以此为由要求你学钢琴的孩子接受你的逼迫和暴力,别忘记你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艺术的陶冶而已。 ●用心去感受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 确认和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链接。如果孩子为不小心脱手飞走的氢气球哭泣,请不要说“不就是一个气球吗,有什么大不了”,因为孩子的伤心和懊恼应该被你看见和确认。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或者坏习惯,给孩子时间和信任 孩子不是一教就会的,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阻止他掌握自我修正的能力。 如果你要求了很多次,孩子依然不收拾房间,那就请得到孩子的许可后陪孩子整理,共度亲子时光。当收拾房间成为乐趣,孩子才会从心里愿意。就算他不收拾,房间乱七八糟也没什么了不起。如果你是整洁的父母,孩子迟早能学会。 ●盛怒的时候不管教孩子 不管大人有什么烦恼和委屈,请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脾气。因为平静下来才能分辨出想打孩子的真正原因。如果无法平静,请暂时离开现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没有能力阻止愤怒,起码要有行动阻止伤害。李雪说过:“父母无需完美,但必须诚实。” 请记住:无论父母多么理直气壮,打孩子都是以爱和教育的名义虐待孩子的心灵和身体。承认自己不能掌控时的软弱与无能,诚实地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我们才有机会成为“打孩子”行为的终结者,看着孩子在丰盈的爱里成长,并最终成为真正的他自己。 最后,你打孩子最狠的一次是因为什么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