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拥抱宝宝是培养独立性的捷径 直到 2 岁,宝宝的社会性和独立性才会逐渐形成。在妈妈的爱护下,开始试图寻求自立,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并表现出占有欲。 这时候,如果母子依恋关系稳定,宝宝即便暂时离开母亲,也不会感到不安。只要感觉到妈妈在附近或是在一个大的空间范围内,宝宝就能够独立玩耍。 当然,他还是会不时地确认妈妈是否就在附近。出生后 1~2 年的这个阶段,是宝宝独立性和社会性形成的早期,此时最重要的就是母子依赖关系的形成。 当宝宝缠着妈妈的时候,妈妈故意和宝宝保持距离反而会扼杀宝宝的独立性。不要放手不管,让宝宝重回妈妈的怀抱才是培养独立性的正确做法。 宝宝只有在通过母爱找到安全感的时候,才会放心大胆地去探索世界。 2. 通过有规律的游戏,和宝宝共同度过有益的时间 并不是说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就能够和宝宝保持亲密的关系。 就算整天和宝宝待在一起,如果妈妈不能调整好心态、不能充分满足宝宝的要求,也会造成宝宝的心理不安,影响情绪发育。 所以,重要的不是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在一起时母子互动的质量。母子相处的时间虽短,但只要提高相处时的亲密度,同样可以形成稳定的母子依恋关系。 你是在职妈妈,如果能定时陪宝宝玩,即使妈妈暂时不在身边,宝宝也会耐心等妈妈回家,安心度过每一天。 在游戏的时候,妈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妈妈比较勉强或缺乏诚意,宝宝很容易察觉,这对宝宝是一种伤害。 3. 24 个月时是宝宝反抗的高峰 从开始说“不喜欢”、“不行”,宝宝的反抗行为在 24 个月的时候会达到巅峰状态。 24 个月左右时,宝宝几乎可以像大人一样完整地表达情绪了。其结果是自我意识明确出现,反抗也愈加激烈。 如果能把宝宝的反抗当做宝宝智力发育和各种丰富情绪分化的必然产物,抚养的过程再困难,父母也不会感到累,反而会体验到一份乐趣。 4. 培养自律性和独立性 宝宝满周岁以后,父母的抚养态度应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之前的重点是保护好宝宝,今后则要集中精力培养宝宝的自律性和独立性了。 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自律性较差,父母往往会干涉很多。但最好尽可能不去阻止宝宝自发性的行为,而是默默地帮助他们完成挑战,成功后要多多给予赞扬。 不要批评宝宝的失误,训斥宝宝的固执,更不要用命令的态度对待宝宝。这不但会让宝宝感到羞耻,还会磨灭他想独立完成某一事情的意志,结果只能是父母自己吃苦头。 比如,如果妈妈因为宝宝自行其是而发脾气,宝宝反而会故意“搞破坏”。在此阶段大人一定要学会尊重宝宝,给宝宝选择的权力,留给宝宝独自做事的空间。 适当的可以“正话反说”来引导宝宝。宝宝已经认识到自己可以影响到其他人,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举动。 5. 不正常的处理方式助长宝宝的耍赖习惯 耍赖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由于此时的宝宝还不能通过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想法,所以,当自己想做的事情被父母阻止的时候,就会耍赖。 虽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达到父母难以接受的程度,就必须坚决制止。固执难缠的宝宝更善于耍赖是事实,但是,正是父母的错误态度助长了宝宝只会通过耍赖来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宝宝耍赖的时候,父母果断的态度非常重要,不能满足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哭闹无助于达到目的,大人也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哄宝宝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