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大约25%的妈妈断奶或者加配方奶的原因都是“母乳不够”。但是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妈妈产奶能力不足(除了极其罕见的某些疾病情况)。 如何判断奶量是否充足? 先来说妈妈们错误判断“奶不够”的情况。以下状况都说明,妈妈的奶水产量和质量是一等一的: 1.宝宝被全母乳喂养---除了母乳没有给别的食物或液体。同时,宝宝在24小时内能尿湿6-8张尿不湿,宝宝的尿液也没有刺鼻的气味,或者看上去很黄。 2.宝宝在一个月期间的体重增长正常(短期可能会因胃口不好,或者生病有小波动,所以要看至少一个月的生长状况)。记住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周,体重通常会降低5-10%。 3.看上去非常机敏,眼睛明亮,嘴唇湿润,皮肤润泽。 4.再某些次哺喂间,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满足。 虽说妈妈们都有能力产生足够自己宝宝喝的奶量(哪怕是多胞胎),仍然会因为某些哺乳方法不当或者其他原因,而产奶不足。
可能导致宝妈奶量不足的因素: 1.不够好的衔乳,或者频繁地中断哺乳,导致对妈妈乳房泌乳的刺激不够,以至于产奶不够。正确的衔乳方法真的很重要!衔乳不对,可能导致奶水过少,也可能导致奶水过多。哺乳方法的学习,通过视频来学是最直观的,宝妈们可以多搜索视频学习。 2.吸吮不够频繁。宝宝刚出生一个月,特别是有一两周,又特别是头几天,不限次数频繁地吮吸,对于产生充足的乳汁非常重要。可是新生儿总是特别会睡,这时,需要宝妈多主动一点,捏捏宝宝的小脚,把Ta弄醒,让宝宝频繁地吸吮乳头。并尽可能多地让宝宝和妈妈保持皮肤接触,尤其是刚出生的头几天。 3.使用了乳头矫正罩/乳头保护罩。这也可能降低对宝妈泌乳的刺激。 4.不正常的乳头。 5.吸烟(尼古丁对降低泌乳)或者其它药物的滥用。 6.宝妈营养不良(只有非常严重的营养不良才可能造成产奶能力下降)。 7.宝妈的疾病,如抑郁症。 8.宝妈时间有限,比如要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哺乳。 9.过早使用安抚奶嘴(在宝妈的奶量还没有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或使用后如果导致宝妈泌乳减少,也应该戒断安抚奶嘴),或者类似安抚奶嘴的东西,和使用母乳替代品(如喂配方奶或者其他事物或流体)。 母乳不足很难以具体“奶量”来证明,因为挤出母乳来看母乳产量还没经过系统评估,目前还并不确定这种方法是准确的。 挤出的奶量可能会比实际亲喂的时候量更少些。当挤出来的量不足,这会让母乳妈妈很担心,其实那并不是宝妈亲喂时真正的奶量。 确保奶量充足的措施 通常,宝妈奶量不足都是暂时的,但是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也能发展成真的问题,真的需要添加配方奶了。 1.自查哺乳姿势和衔乳是否正确。 2.更加频繁地哺乳---在平常的两次哺喂间,也给宝宝乳头吸;用哺乳来安抚宝宝的情绪。总之就是任何方便的时候,多让宝宝吮吸。 3.在宝宝入睡前(弄醒),再次哺乳,再放回小床。 4.让宝宝充分吸吮完一边乳房的乳汁后,再给宝宝另一边的吮吸。 5.在一次哺乳期间,总是不止一次地用一边乳房哺乳(比如,左边吸完,换右边,再换回左边,吸完,再换回右边…)。 6.在哺乳的间隙,把乳房中的奶挤出来。 寻求专业的哺乳指导和泌乳策略 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妈妈是否奶量不足,然后给予正确指导,这非常重要和必要。当然医护的水平确实层次不齐,很多时候,我们的哺乳妈妈都不能从他们那获得真正专业指导,所以宝妈们,咱们自己多学习和了解泌乳知识也很有必要哦! 常见的奶水不足的表现包括婴儿昏睡/一直哭闹,大便和尿量太少或者排尿次数太少。这些都可能在奶水不足时全部或部分表现。 如果奶量不足,影响到宝宝发育,比如一个月左右宝宝的体重没有增长,或者出生后体重减轻超过了出生体重的7%-10%,都需要引起重视。 专业的泌乳指导和策略: 1.推荐健康均衡的哺乳期饮食。 2.不建议宝妈们运动过度和节食减肥。 3.鼓励宝妈多喝水。除了口渴的时候,每次哺乳时也都喝一杯水。 4.哺乳妈妈要多休息,放松精神。 5.鼓励宝妈频繁地和宝宝皮肤接触,经常进行乳房按摩和乳头刺激。 奶量充足前怎么喂养? 不建议使用泌乳药物,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充分。 如果在宝妈奶量上来之前,婴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可以使用哺乳辅助系统。哺乳辅助系统是由一个装有挤出来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塑料容器,挂在妈妈的脖子上。有一个和容器相连的管子,伸到妈宝妈乳房旁边,固定,让管子的开口靠近乳头。当宝宝吸妈妈的奶时,Ta可以从妈妈乳房吸奶,同时,也通过管子吸哺乳辅助系统里的奶。这样宝宝既可以获得足够的奶量,也可以刺激妈妈泌乳。 使用辅助系统的妈妈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注意清洁。 由于可以同时刺激泌乳,使用辅助系统比直接瓶喂配方奶更好。 如果宝妈们怕麻烦,直接使用配方奶期间,还是可以采取那些“确保奶量充足的措施”,让母乳尽快上来。 最后,祝希望母乳哺喂的妈妈们,都能尽快实现纯母乳喂养~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