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在分娩前最激动的事情之一,就是为宝宝的出生准备物品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给宝宝一个安全、床垫较硬且不会离妈妈太远的睡觉场所。
一如何才能成功实现母乳喂养? 第一步,需要在孕期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孕期准备包括:了解一些有关母乳喂养的常识;掌握哺乳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挤奶的技巧;与家人沟通取得家人的支持。 第二步,产后对于母乳喂养技巧及常识的运用,尤其是在产后第一周正确运用母乳喂养的技巧,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二妈妈什么时候会有奶? 准妈妈在怀孕中期乳房就开始生产乳汁了,有些孕妇可能在怀孕后期就可以挤出初乳了。所以绝大多数人产后立即就会有奶,只是因为量很少,所以妈妈可能感觉不到。一般在产后2-3天,会明显感到乳房增大,肿胀变硬,这就是俗称的“下奶”了。 三产后母乳喂养的原则是什么?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1早接触 只要妈妈和宝宝的状况允许(宝宝一般状况稳定,不需要特殊监护,没有因为使用药物而出现的昏睡等情形),出生后的宝宝应该尽快(1小时内)与妈妈进行肌肤接触。 肌肤接触的方法:妈妈上半身裸露,半卧位,宝宝不穿衣服,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胸腹部。宝宝和妈妈的背上可盖一条薄毯子。当宝宝肌肤与妈妈的肌肤相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宝宝会在妈妈乳晕散发的气味刺激下,在妈妈温柔的爱抚下,凭着本能慢慢爬向乳房,最后含住乳头开始自发吸吮。 肌肤接触的好处:与妈妈肌肤接触的宝宝,体温、呼吸、心率较平稳,不易低血糖,较少哭闹。而妈妈肌肤接触,会释放更多的催产素,有利于母爱行为及产后的恢复。 有研究显示: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肌肤接触 50分钟能自发母乳喂养的几率是未肌肤接触的8倍。 2早吸吮 产后要提倡母婴同室,让宝宝尽早与妈妈肌肤接触,尽早开始吸吮妈妈的乳头,且对吸吮次数不加限制,越多越好。因为宝宝吸吮妈妈乳头的同时还会促进泌乳素的释放,而产后泌乳二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下奶”)的到来,主要就是泌乳素增高及孕激素下降的结果。 3早开奶 很多人认为产后如果乳房胀了,就需要开奶师来开奶,甚至被开奶师“蹂躏”得死去活来也咬牙坚持。其实,产后开奶的神器就是宝宝的吸吮,只要产后宝宝立即开始肌肤接触,正确吸吮,且吸吮次数较多,一般生理性胀奶的情况就不会很严重。 4坚定信心,产后不需要准备奶粉。 很多妈妈及家人都担心,产后第一、二天,奶水量很少,又不给宝宝加配方奶,宝宝会不会饿着?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出生后宝宝胃的大小,以及对进食奶量的要求,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了。 产后第一天,宝宝的胃只有7ml,每顿吃几滴到5ml就够了,而妈妈24小时平均产奶量为37ml。第二天,宝宝的胃只有13ml,每顿吃5ml-15ml就够了。而妈妈24小时平均产奶量为84ml。 所以真的不用担心,只要让宝宝勤吸吮,宝宝肯定是饿不着的。而且就算出生后24小时宝宝没有吃到足够的奶,健康的足月宝宝依靠自身的代谢也是不会出现低血糖等症状的。 四给宝宝第一口奶是配方奶,有什么坏处呢? 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而初乳中免疫因子含量非常高,初乳能够覆盖消化道表面,防止病原体黏附,促进肠道微孔关闭,使宝宝迅速形成自身的免疫屏障,但如果让宝宝吃了配方奶,则无法启动人体免疫屏障,同时会造成宝宝肠道功能的紊乱,增加过敏可能,肠道疾病等的发生率。吃一次配方奶,宝宝肠道功能恢复正常需要至少2周的时间。请注意,宝宝的第一口奶需要的是保护因子,而非能量因素。 另外,吃了奶瓶后,宝宝可能由于乳头混淆或是肚子不饿等原因,会减少吸吮妈妈乳头的次数,这样也会导致乳房因为减少了刺激而减少了乳汁量。这对母乳喂养是非常不利的。 五知道宝宝想吃奶的信号,第一时间满足他 妈妈在孕期就应该学习知道宝宝想要吃奶的信号,第一时间满足他,而不是等到宝宝哭开了才开始哺乳,因为哭得太厉害的宝宝可能已经无法平静地去衔乳头吃奶了。一下是宝宝想吃奶的早中晚期线索,妈妈在发现一下线索,要积极满足宝宝的吃奶要求: 1哺乳的早期线索:扭动身体,移动手臂或腿;觅食,手指进入口中时; 2哺乳的中期线索:焦躁,发出吭哧的噪音;焦躁不安,间歇性哭闹; 3哺乳的晚期线索:大声哭,尖叫,全身涨红(应该避免出现)。 六知道如何判断宝宝的摄入是否足够? 1体重增加:在经历了产后刚开始几天的生理性减重后,平均每周增加110-200克,前六个月每月至少增加450克。 2大小便情况: 3观察宝宝:宝宝吸吮有力,能够听到频繁的吞咽声,嘴角可能有奶漏出。宝宝在吸吮过程中或吸吮后会出现满足感。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