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 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记者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 幼儿时期应努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包括生活作息习惯、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阅读习惯、倾听习惯等。孩子在早期养成了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就很简单。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忽视了对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长大后再要求也不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养成,一旦错过了黄金好习惯的养成期,而是让孩子养成了坏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有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还是丢三落四,不会收拾学习用具,桌面乱糟糟的,上课找不到学习物品,听讲心不在焉,经常走神......反复教育,却收效甚微。 常言道: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 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为期3年。 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警察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的常识; 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 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 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而我们有很多孩子,恰恰在这方面是欠缺的,有的已经上了中学,还不会管理时间,做事总是磨蹭,需要家长不停的催促。总是丢三落四,每次上学还需要家长帮忙整理书包......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缺乏基本的独立生存的能力,令人堪忧。 ▣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 作为父母亲,在孩子成长的幼儿阶段,注重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过度教育,会使孩子长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德国宪法命令禁止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住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慢慢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