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错了人,每天都过清明节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大家都忙着在朋友圈晒娃晒风景,感性一点的,也是在追思故人。
一片醉人的春风里,一个姑娘发的朋友圈吓了我一跳。
她发的是“你为什么不离婚呢?”
她说,“婚姻,不是最重要的是开心吗?爱和钱都没法给你的男人,夜夜让你泪流满面,你为什么不离婚呢?”
她说,“谁都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可是,妈妈如果不幸福,不快乐,孩子又怎么能够快乐呢? ”
她说,“经历了这么多年,才懂得,嫁给一个说话让你舒服,会疼你爱你,顾及你感受,跟你一同成长的男人,是多么的难得……”
她的话,看得我好难过。
我认识的她,平时总是一副坚强乐观的能干小媳妇样儿,一个人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还带着两个孩子,特别辛苦。
平时跟她聊天,我们互相诉完苦,还不忘彼此将对方老公夸奖一番,权当安慰。然后继续回到各自的生活里埋头苦干。
但是,突然见她发出这些文字,我的心也像是被重重地敲打了一番。
是啊,既然一段关系让你如此痛苦不堪,那为什么还不离婚呢?
美好的婚姻有千百种,而不幸的婚姻只有一种
嫁错了人,每天都像在过清明节。
欲哭无泪,心如死灰。
离婚需要勇气
面对别人的痛苦,也许你会忿忿地说,“换作是我早离了”。
可如果是自己身陷其中,不见得就能如此果敢。
美剧《丑女贝蒂》里,贝蒂的朋友克里斯蒂娜因为丈夫常年家暴,她忍无可忍偷偷将钱藏在邻居家的车库里,处心积虑地想要出逃。
最终,她趁丈夫不在家,装作平常出门的样子,不带一件行李,只拿了自己藏的钱,从苏格兰千里迢迢来到纽约,成为一名服装师。
剧中那个看起来果敢决断的热心肠女子,宁可浪迹天涯也不敢回家跟老公离婚,曾经让我很不可思议。
现在我结婚生子再回头去看,才理解她的痛苦与恐惧。
当你习惯了一个状态,无论好坏,想彻底摆脱都不容易。
“离婚”不是一时情急,咬牙切齿吐出的两个字。
而是需要理智思考、清醒面对的真实又琐碎的日常。
婚姻坏了,修还是换?
电影《太空旅客》里,男主是一名修理工。
在被女主问到为什么要参加这次太空旅行的实验时,他回答说,现在的地球,大家的东西坏了就会直接再去买个新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不再需要修理工了。而太空旅行的那头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特别需要他这样的人去建东西,修东西。所以,他要去追求他的新生活。
这个理由用到婚姻里也是一样。
如果一段关系总是带给你痛苦,现在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趋利避害,想要摆脱,想要开始一段能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关系。
所以,逐年递增的离婚率,是更多的人在寻找自我和学习爱与被爱、尊重与责任过程中,必然付出的成长代价。
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比2012年增长了12.8%。
也就是说,80后,即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
归根结底,是因为80后所处的年代,既不像上一代那样思想保守,也不如下一代那样放飞自我。
上一代人所处的是物资匮乏的环境,没有动不动就“换掉”的资本。有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修理”。
所以他们更多的人选择在婚姻中磨合、忍耐,有的苦尽甘来,有的万箭穿心。
下一代人,对于感情和婚姻更为理性和直接,你这里还在为离不离婚痛苦的时候,90后的姑娘,可能已经换过好几个个男朋友。
因为,“不多谈谈恋爱,接触一些不同类型的男人,怎么知道哪个才真的适合自己呢?”
而身为社会中坚的80后,无法在恋爱成长,只能直接在婚姻里试错。
婚姻不能带给我们幸福
有人问我,婚姻是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并不是。
事实上,婚姻不但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而且婚姻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带着“婚姻是走向幸福的必经道路”的预想,着手进行了调查。
他们采访了1000多名,年龄在57岁到85岁之间的老人,根据老人们的婚恋状态分为已婚者、同居者、约会者和单身者四种。
并从压力感、孤独感和抑郁感三个方向,对测试者的心理幸福感进行了衡量。
最终得出的结果——当你老了,婚姻并不会使你感到更幸福。
这个结果还被发表在了2016年9月的美国老牌杂志《婚姻与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
特别对老龄女性而言,因为在婚姻关系中,一直在扮演着奉献者的角色,所以结不结婚对幸福影响没那么大。
在这四类的人群里,同居的老年男性,压力感、孤独感和抑郁感三项指标都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同居者的幸福感最高。
看来男人在婚姻里的“找妈”情结,不仅中国男性有,外国男性也有。
男人在婚姻里对于陪伴、照顾的需求,要远大于爱情。
所以,当一个男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另一层意思可能就是“我需要你。”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