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胎儿开始就习惯了温水
我也有医生的朋友,也常听他们提起:战斗民族的产妇们,这边生了孩子那边不仅能直接下床,还可以冰可乐汉堡吃起来,完全没事人一样。
但是,99%以上的中国产妇应该做不到吧。
做月子的方式虽然一代代在改良,但产后的那一个月,要休息静养还是中国人的传统。(有些地区还有双满月的说法)其中忌生冷,就是产妇一项重要的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妈妈的体质直接影响孩子,妈妈如果本身就不喝凉水,孩子自然对凉水和冰冷的东西接受度要低。
遥想当年,生小福气住院前一天,想着有好久都不能吃冰的,我就去便利店买了一盒冰淇淋,吃了几口,就感觉小福气在肚子里剧烈地扭动。可见胎儿对冰冷的东西是有强烈感知的。
当然,西医肯定会说这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未解之迷都没办法用科学解释,西医不能解释的问题也不足为奇。
除非是从小出生在国外,或者长期旅居在国外,否则只要回到国内,喝温水就是中国人的大环境。
举个例子,除了家里,幼儿园给小朋友供应的也是温水。
我特意咨询了做幼儿园老师的朋友,问她们是怎么给小朋友喝水。
得到的回复是,一般是阿姨把烧开的水放凉一会儿,再倒入保温桶,这样无论小朋友是在固定的喝水时间喝,还是自己口渴了想喝,温度都刚刚好。
我们小时候放暑假前,老师都会给我们一张红底黑字的《暑期安全注意事项》,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不能直接吃,而是要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吃。
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喝温水已经变成像呼吸一样自然。
中国道家讲究的”入乡随俗“,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已经习惯喝温水的孩子和家长,真的不必为了“相对的”科学真理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至于短期的出国旅行,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虽然他们自己是喝凉水的,但也会专门给中国游客同时提供开水和冷水,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喝不到温水。
中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温差大,气候环境也有很大不同。
比如裴医生所在的深圳,长年气温都偏高,所以身边喝凉水的人也许就比较多。
而我所在的地区,四季分明夏天有梅雨季,是风湿和关节炎的高发地区,所以从小开始父母就教我们不要喝凉水。
不同地域的人,对于各自所处的天气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比如,长期处在湿热环境中的深圳,褒汤、喝凉茶也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我们这里夏天喝绿豆汤解暑亦是平常。
所以,喝温水和喝凉水都是各人的习惯,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需互相尊重彼此的习惯就好,不必太过纠结。
同样,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喝水的水源都不同。
比如,有的城市喝长江的水,有的城市喝黄河的水,有的城市从海水里提炼净化,有的地区可能就喝井水……
不同地方的水,水质不同,里面所含的成份也不同。但无论哪里的水,不管水里有什么细菌微生物,烧开的过程就是一个消毒杀菌的过程,烧开后放凉再喝,对于孩子来说,是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这可能也是爸妈们给孩子喝温水的一大原因。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温水,特别是接近人体温度的水,对人体的消化道、肠道刺激是最小的。
裴医生曾经明确写过一篇《我为什么反对中医》的文章,他的理由是“因为中医理论的基础来自于想象”。
如果他没有对中医有过深入的研究,我觉得这样说有一点不妥。
孩子生病到底是要相信中医还是西医呢?
我咨询过中医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中医重在保健和预防,西医重在解决问题。
其实从现代医学出现以来,任何疾病都没有办法治愈,只能暂时控制。所以西医也发明了接种疫苗的技术,诣在从开始就对疾病进行预防。
而中医的优势就在这里,通过中医注重日常保健的人,自然身体就会强健一些。
突发性的急性疾病、外伤性的疾病,比如严重感染、骨折这种,当然是果断地送医院。
慢性的疾病,比如长期咳嗽,没有炎症但就是咳总不好,可以尝试中医。
小孩一般的患的病都是自愈性的,如果没有感染都会自己慢慢好,主要判断就是精神状态,以及父母个人的经验。
所谓“久病成良医”,经历的多了,大部分爸爸妈妈对自家孩子的问题都会把握得比较准确。
但是如果拿不准就千万不要拖,越早控制越好。
我个人的经验是,每天都会观察孩子的舌苔、小便颜色、大便形状等等,大致评估一下孩子的身体情况,再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从小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毕竟,他们自己的身体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来照顾。
至于,习惯喝温水的孩子是不是会喝冰水解渴,或者习惯喝冰水的孩子会不会用温水来暖胃,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现阶段我还是会继续给孩子喝温水,当然,如果他将来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劝人“多喝温水”的暖男,也是极好的。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