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纯奶粉的宝宝比纯母乳的宝宝笨的问题,而是我们认为对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喝母乳会更好,因为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牛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事实上现在对于母乳对宝宝智商影响的研究很多,各国有超过10项以上的不同研究数据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吃母乳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智商优势就越明显。 1 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曾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喝母乳的人长大后智商较高,收入也较高。研究对象是近3500名新生儿,追踪时间超过30年。 研究对象是1982年在巴西贝罗塔斯(Pelotas)出生的3493名儿童,在受试者平均30岁时比较他们的智力测验成绩、教育程度和薪资。 研究发现,和喝母乳不到1个月的孩子相比,喝母乳至少1年的孩子,在30岁时平均智商多出4分,多受0.9年的教育,每个月薪水平均多出104美元。 这份研究成果更关键性地强调,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似乎几乎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 2 有研究得出结论称,延长母乳喂养期可使孩子更加聪明。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办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上(JAMA Pediatrics)。该研究数据剔除了婴儿母亲的智商及孩子接受的教育等变量,针对可能影响智商的因素提出了详细的问题,比如儿童保育、家庭收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等,然后利用统计模型剔除这些因素。研究结果相对更为客观。 从1999年至2010年期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312名婴儿及他们的母亲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要找出其中有多少孩子在一周岁时依然在吃母乳,然后分别在这些孩子三岁和七岁时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 那些在一周岁后依然吃母乳的孩子,他们在三岁时的语言理解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这表示他们对所听到的话的理解能力要高于喝配方奶的同龄人。到七岁时,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口头及非口头智商测试中的得分也更高。 在三岁大的孩子中,每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分数平均提高0.21分。在七岁大的孩子中,每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使他们的口头及非口头智商测试的得分分别提高0.35分和0.29分。贝尔福特称,一整年的母乳喂养可使孩子的智商分值比非母乳喂养的孩子高出四分左右,考虑到智商的平均分值大约为100分,这算得上一个大幅提升。这只是针对在饮食中会吃些母乳的孩子而言,那些在大约六个月大、开始食用固体食物之前只吃母乳的孩子具有更大的智商优势。 3 英国科学家将300名早产儿分成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的两组。在出生后的4、5个月内,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到7岁和7岁半时的平均智商要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高出8.3个百分点。研究还增加了一项剂量反应关系测试,结果发现,得到母乳越多的宝宝,分数也越高。这种差异不能用“抚育”来解释,因为这些宝宝吃到的母乳是用注射管喂的。 当然我们说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因素也不只有母乳,遗传,体重,环境,饮食,这些都会对宝宝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 遗传:一般来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力不大会低。当然这部分也体现在血缘上,有研究证明近亲结婚孩子的智力容易有低下的表现。也有研究表明,女儿的智商是遗传于父母2人的,而儿子的智商是遗传于母亲一人。 体重: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感知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当然体重过低孩子也还会有这种情况。 环境:国外有人研究发现,生活在贫穷环境中的小儿,由于恶劣环境的影响,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常出事故,缺乏学习能力。他们对书和故事毫无兴趣,语言发育落后,词汇较同龄人少得多。由此可见,良好社会环境可促进小儿智力发育。 饮食:人脑细胞增加必需有蛋白质、核酸以及一些辅助营养素的充分供应。婴幼儿时期是关键时期,婴儿在产前或产后7个月内的营养十分重要。特别是怀孕的最后3个月,是胎儿大脑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缺少营养,脑细胞的数目就会减少,智力的发育就要受到限制,甚至产生低能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