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影响孩子一生?训练孩子记忆力,父母不得不了解的事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记忆力的内涵
何为记忆力?它是个体将经验过的事物以图像、文字、回声、动作等多种方式存储到大脑里的过程。好的记忆力是孩子完成各种学习的关键。2-4岁为养成关键期。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记忆的口袋,用以默默收藏和温习他们全部的所见所闻。这个记忆口袋里装的,不仅有各类事物的形象素材,还有附在这些素材上的个人体验、情绪记忆等。等他们长大,这些记忆便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影响他们人生路上迈出的每一步。
从这一点来说,记忆力对孩子的影响的确是深远的。
譬如本文开头我们看到的视频。我们相信,这个小女孩长大后,一定能够背住乘法口诀,但是与乘法口诀同时印刻到她脑海里的,会是当初背诵乘法口诀时候的紧张、无助、压抑等负面情绪。只要父母持续催逼下去,这个女孩定然不会对这个给她带去那么多痛苦的科目有多少好感。
不喜欢,如何真正学得好?
我认识一个姑娘,她的童年几乎是视频里的小女孩的翻版。父亲对她很严格,也很用心。一个数学公式会教她很多遍,并且特别嫌弃她反应慢、记不住、老出错。为了学数学,她和父亲之间充满了对抗。
长大后她回忆说:每次我就看着我爸在那里着急,但我的脑子就是转不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堵堵的。
她的数学成绩始终没好起来,父亲曾经大量的付出,显然都是白费了。
由此我们就能看到,了解孩子的记忆力发展规律,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有技巧地去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对父母而言有多重要。尤其是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父母们更会深刻体验到这一点。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记忆特征
在学习训练孩子记忆力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记忆力发展规律。
0-7个月,孩子只能短暂记忆周边事物。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哗哗作响的玩具等,这些记忆都是通过感官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所以,此时,跟孩子发生关联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促进孩子记忆力发展的好素材。
7-9个月,孩子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7个月后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一个“认生”的高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记忆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记得熟悉的人,喜欢熟悉的事物带来的安全感,因此就排除陌生人和他们带给自己的不安。此时,父母不勉强孩子,多带孩子出门,多接触一些人,同时多陪伴宝宝就能顺利度过。
9-12个月,孩子能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了。通过感知、以及各种动作,孩子在学习、并努力识记这个新鲜的大世界。此时,别把孩子捆绑的太紧,多让孩子进行自由活动,多帮孩子通过嘴巴、手、皮肤等感知身边日常事物,就能够有效促进孩子记忆力发展。
1-3岁,孩子开始有了长时记忆。随着脑容量的增加,1岁尤其2岁以后孩子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而且他们逐渐掌握了词汇和母语的基本语法,可以通过语词,去理解、记忆更多内容,并且能够较长时间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
3岁前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记忆力同样开始转向有意识的记忆。此时,孩子们容易通过重复的方式,去机械地记住他们所接触过的事物。不少父母会发现,这个年龄前后的孩子,记忆力好的惊人。孩子们完全不理解自己记下的到底是什么,却可以完整地背出来那些诗词等,用到的主要就是机械记忆。
此时,一些有意识的父母,会开始要求孩子记诵唐诗三百首、英语单词等等,再或者像前面视频里的父母一样,要求孩子背拼音表、乘法口诀等。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的经历,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觉得受用。
若能够通过更轻松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早期记忆一些经典内容,必然是件好事,不仅能够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也会给孩子的心灵带去滋养。
只是,问题往往出在背诵的方式上。反复记诵这件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的确是一个方法,而且孩子们早期的学习,就是在不断重复中实现的。但是,如果都是通过前文视频里爸妈的强硬方法,恐怕是对孩子们的记忆力连同心灵的一次大荼毒。
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记忆的方法,供参考。
训练孩子记忆力的几个策略
5岁以前,孩子是不懂得如何有方法地记诵内容的。所以,父母恰当引导,可帮孩子更轻松地认识、记忆很多东西。
策略一:复述
人们保存新信息时所使用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就是复述,即不断地重复直到我们认为已经记住了。
这跟我们通常理解的死记硬背很像。但对于孩子来说,虽然复述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但是要在以孩子的年龄特征作为基础考量的前提下进行,切忌死记硬背。最好的方法,是把复述结合到各种游戏或者活动当中。而游戏,恰是孩子们需要的。
比如,把你希望孩子记住的东西,编进有趣的故事里。通过可爱的故事主人公的嘴巴说出来后,即使是枯燥的乘法口诀,也会变得有趣。
有亲子阅读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孩子们对于喜欢的故事,常常会反复听。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学习和记忆的一个过程。所以,父母千万别嫌烦。
当然,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融入角色之间的对话当中。
策略二:组织
复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但还是偏于刻板、缺乏想象力。如果人们仅仅依靠复述来记忆的话,就不能发现刺激物之间特定的、有意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记住这些项目。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是更好的记忆策略。
举例:
第一组:火车、打火机、锤子、裤子、花、眼睛、橡皮、猫、水壶、树叶
第二组:剪刀、毛衣、自行车、勺子、汽车、衬衫、袜子、公交车、盘子、汤匙
尽管这两组词汇的记忆程度可能是相同的,但事实上,对于许多人来说第二组更容易记忆。因为第二组项目可以明显分成有语义区别的三个类别(餐具、衣物和交通工具),这可以成为存储和提取项目的线索。
用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这样帮助孩子记忆。比如想要孩子记住各种动物的名称,可以分别记忆昆虫类、哺乳类、鸟类等。或者在帮助孩子记忆数字时,可以把数字和想象的物品联系起来(1像筷子,2像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子等)。同样在教会孩子记忆英文单词的时候,可以结合各种动作来记忆(dog,妈妈可以做出小狗汪汪叫的动作;bird,爸爸可以做出双臂飞翔的动作等)。
策略三:提取
如果不能将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中就是徒劳无功的。年幼的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差,这也是他们在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中出现差异的原因所在。说到这,不得不再跟妈妈们举例说说什么是“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
自由回忆——妈妈问:“宝宝,你昨天都干嘛了?”
线索回忆——妈妈问:“宝宝,你还记得咱俩昨天去爬山,你都看见了那些昆虫吗?”
在自由回忆中,孩子只得到一般性的信息提示,如“告诉我今天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妈妈所提供的一般性提示,孩子们很难提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如果为了促进儿童提取更多的信息,我们就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线索回忆的问题,这样的话,孩子通常能记起更多的东西。
有些妈妈常常抱怨孩子的记性不好,上午做的事,下午问孩子都不记得了。其实不是孩子的记性不好,而是孩子受年龄限制,妈妈的提问方式不恰当。举个例子说说:
一天上午,一个5岁的女孩和父母一起在家中看了《狮子王》的动画片。下午妈妈问孩子:“宝贝,你上午过得怎么样”(可想而知,这种封闭式的提问,孩子无非给出两种答案‘好’或‘不好’),不出所料,孩子的回答是:“很好”。妈妈继续给孩子一个一般性的提示:“你上午过得很开心,是吗?”孩子回答:“是的。”(截止到目前的谈话,妈妈和孩子的对话都还停留在“自由回忆”的阶段)
然而,如果妈妈能够换一种问法,比如问问孩子:“宝贝,你能给妈妈说说,救了辛巴的小动物们吗?”孩子就会继续提供很多的细节回忆,比如告诉妈妈丁满和彭彭是如何帮助辛巴、如何谈话、如何唱歌等细节。其实孩子不是不记得,而是需要给他们提供回忆的具体线索,他们才能将信息提取出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训练孩子记忆力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在大人的权威下,即使孩子死记硬背下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未经孩子有意识消化过的,不仅不能让孩子变聪明,反倒很有可能让孩子提前倒胃口。
唯有好玩的、生动的内容,孩子更愿意去留意、去主动理解和记忆。所以,与其强硬要求孩子记诵内容,不如先花心思想想,怎么样发现、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好的体验,同时引导他们学习记忆的方法,孩子就能学会构建一个世界,也构建自己。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