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宝宝吃奶这个动作看似是一件挺简单的的事。事实上,我认为它在整个母乳喂养过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被极大的低估了。 含乳不对或不好在日常的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导致哪些问题或困难: 宝宝吃奶时间过长或吃奶过程中长时间得不到满足 宝宝很快就饿了、哭闹、难安抚 宝宝的体重增长缓慢 妈妈奶水变少了 乳头经常破皮、开裂 时常堵奶或有硬块,甚至乳腺发炎 …… 可以说,上面的问题或多或少可能跟含乳不正确或未能有效吸吮有关,当然对有些问题原因可能不仅仅是这一个方面的。 比如说,因为不能有效的吃到乳汁,喂奶时间就会变长,但宝宝又没有真正吃到多少,直接导致宝宝体重增长缓慢。问题不在生产端,就是说妈妈自身是完全可以分泌足够的乳汁的。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在乳汁生成第三阶段(供需平衡状态),乳汁是否被及时排空,是影响生产多少乳汁最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消耗得少,那产量肯定会渐渐越来越低。相反,如果你想增加乳汁分泌量,可以在每次喂奶后再用吸奶器吸奶5-10分钟(或者用手挤奶),这样进一步刺激乳腺分泌更多乳汁。把乳房看成乳汁生产车间,你给它多少订单,它就按订单量来调节自身的产能,最后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含乳有哪些特点: 婴儿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及其下面的组织到嘴内,乳腺管包括在这些组织内; 婴儿将乳房组织伸展成一个长奶嘴样,乳头只占这长奶嘴的三分之一; 婴儿吸吮乳房而非乳头; 婴儿的舌头在下牙龈上往前伸,在乳腺管下方,他的舌头实际上绕成杯状环绕住乳房组织形成的奶嘴状。 从含乳时的外观上看,婴儿下巴贴近乳房,他的嘴巴张得很大(嘴唇的角度应该为120—160度),他的下唇外翻; 你可看到嘴巴上方露出的乳晕较下方多; 这表示他以舌头靠近乳腺管下方以挤出奶水; 不正确或含乳不好有哪些特点: 婴儿嘴里只含住了乳头,而没有乳房组织; 乳腺管在婴儿嘴外,舌头无法接触到; 婴儿的舌头缩在嘴里,没有压在乳腺管上; 从含乳时的外观上看,婴儿下巴没有碰到乳房; 他的嘴巴张得不够大,且向前噘; 下唇没有外翻; 你可以看到嘴上方和下方露出的乳晕一样多,这表示他无法以舌头贴近乳房将下方乳腺管乳汁挤出来。 对混合喂养情况的宝宝,尤其是产后早期可能会出现乳头混淆的情况,就如同吸吮手指跟吸吮宝宝的小拳头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吸吮过程中舌头的作用 舌头由前方往后方蠕动的动作,这个波动将婴儿口腔内乳房组织所形成的奶嘴压向婴儿硬腭及软腭交接处,将奶水由乳腺管挤出到婴儿嘴内,引起吞咽动作。所以婴儿不是像吸吸管一样将奶水吸出乳房。而是,含住一大口乳房并在口腔内将乳房组织吸成一个奶嘴型,催产素反射启动肌皮细胞收缩使奶水流至乳腺管,婴儿舌头的前后波动将奶水由乳腺管输送到嘴巴内,因此我们了解当婴儿以这种方式吸吮时,嘴和舌头形成完整的包覆,不会对乳房和乳头皮肤产生摩擦,也就不会导致乳头的破皮和开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