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婴儿夜间不睡长觉有很多的原因,如孩子在3个月以前由于大脑皮层发育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内在的昼醒夜眠的生物钟规律,而且孩子的胃容量小、母乳容易消化,所以容易饿等。母乳在胃里需要1.5~2小时排空,所以喂奶间隔的时间应从出生时按需哺乳到4个月间隔3~3.5小时喂一次,适当地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保证孩子夜间睡眠的时间。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睡长觉的习惯。 有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长,造成孩子夜间睡得不实,醒的次数多。这属于孩子黑白颠倒,生物钟没有调好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做适当的调整,尽量让孩子白天多活动减少睡眠,来达到夜间睡长觉的目的。对于4个月的孩子,理想的作息安排是白天2~3个小睡,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6小时。 也有的孩子夜间哭闹与家长过分娇惯有关。当孩子每次睡醒以后,刚开始哭时,家长舍不得孩子哭,于是又抱又哄,逐渐养成孩子习惯家长抱着睡眠的习惯。不抱他,孩子就大声哭闹不止,如果这时家长又抱起孩子,就再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这个行为,逐渐养成了孩子抱着睡觉放下大哭的坏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理智,只要孩子没有病理性原因,已经吃饱了,尿布干爽,孩子哭闹就不要急于给予“过分”的关照。逐渐地,孩子就知道再哭家长也不抱,淡化了哭和抱的联系,就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纠正这个坏习惯。 但是,孩子夜间哭闹也有病理性原因,如佝偻病、肠痉挛或其他疾病发生的前期。这就需要家长很好地观察,给予相应的处理。 当然,家长还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避免强光刺激、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逐渐养成孩子夜间长睡的好习惯。 幼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是夜惊、梦呓和梦行症。夜惊可能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有关。梦呓或梦行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梦呓表现为睡眠时讲话或发出类似讲话的声音。梦行症,俗称梦游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 3~9岁的孩子还可以发生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咽部的淋巴组织处于生理性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处于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来源于《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