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B亚型)或7型(HHV-7)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该病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引起的,少部分是由HHV-7引起的,且后者发病相对较晚、皮疹相对较轻。患病后可以终身免疫,两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有的孩子确实会患2次“急疹”。 患病后终身免疫的同时,病毒也会在人体内潜伏一生。通常认为是成人将唾液中的病毒传染给了婴儿。新生儿的体内有来自于母亲体内的抗体,几个月后抗体逐渐转阴,因此,该病以6个月左右至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尤其以一岁内的婴儿为多见——也许称之为“婴儿急疹”更为贴切一些呢。幼儿急疹多为散发,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有些书籍将“幼儿急疹”划分在传染病一类中,可能会让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了,其实,它较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性低多了。当然,病毒引起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较为明智的做法是,从发热开始可以让患儿远离其他的孩子,直到热退24小时以后,即使还在出疹子,也可以重新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了。幼儿急疹来得几乎毫无征兆。病毒感染后有8~15天的潜伏期,这期间不会有任何症状。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出现39~41℃的高热,其余伴随症状大都与发热有关,比如精神差、胃纳差等,偶尔会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主要特点。患儿在持续高热3~5天后,体温迅速消退,孩子的精神和胃口也会随之逐渐恢复,但与此同时(体温消退后10~20小时左右),开始以腹部为中心出现皮疹。皮疹为淡红色或红色的斑(丘)疹(因此有些国家也将其称之为“玫瑰疹”),直径大约2~3mm,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胸腹部密集,面部和四肢稀疏,并无明显痒感,2~3天内完全消退,无色素沉着无脱屑。一半以上的患儿会出现典型的症状,也有部分表现的并不典型。有的患儿只有发热没有皮疹,有的患儿只有皮疹没有发热,还有的患儿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症状(隐性感染)。其实,在没有“热退疹出”的典型症状之前,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也无法确诊此病,医生只会根据月龄、病史等告诉你“也许是幼儿急疹”。高热惊厥也许是幼儿急疹时值得注意的并发症。高热惊厥是指体温骤然升高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发作。只有小部分孩子对体温的骤然升高有反应,并且高热惊厥有非常强的家族性。事实上,高热惊厥并没有温度的限制,简单说,有些孩子每次发烧到40℃也不会发生抽搐,但有些孩子某次发烧到38.5℃就可能发生抽搐,这就要求家长要对发热做出及时处理。幼儿急疹来去匆匆,其实并不危险,很少有并发症,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是,在体温莫名其妙迅速升高的那3~5天中,有些家长会忙不迭地让孩子服下若干种药物,最终也许会导致医生将其误判为某种药物引起的过敏,这么一来,医生又会开一些抗过敏的药物给孩子用......我担心的并不是“幼儿急疹”,而是孩子们平白无故地多吃下了多少药物啊!——by虾米妈咪婴儿高热三天后包括脸部在内的全身出现的,应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的确诊属马后炮,直到出疹才能确定;加上幼儿急疹往往是婴儿出生后第一次高热经历,因此对家长是极大的考验。婴儿高热,只要无明显咳嗽、腹泻等,在适当退热前提下,留家观察。着急只能带来过度治疗。#崔玉涛谈常见病#症状通常突发高热(39.5℃以上,可能高达40.5℃)并持续3-7天,发热时可能伴随食欲不振、轻微咳嗽、流鼻涕、眼睛发红、易激怒、喉咙痛、疲劳、轻度腹泻等症状。有些孩子还会出现抽搐(热性惊厥)。孩子退热后,身上会出皮疹并蔓延到手臂、腿部、后背、颈部和脸部,皮疹呈粉红色或玫瑰色,可能是平的,也可能有一个稍微凸起的小疮。皮疹持续几小时到2-3天,通常不会痒,也不会不舒服。高热后出现皮疹将帮助医生做出诊断。但HHV-6也可导致只有发热没有皮疹或只有皮疹没有发热的情况预防人类疱疹6型病毒像普通感冒病毒一样,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人人传播的,即使没出现皮疹也可能会传染。勤洗手、彻底地洗手有助于降低被感染的机会。HHV-7感染另一种疱疹病毒——人类疱疹7型病毒(HHV-7)会导致类似的症状,很多孩子感染了HHV-7只会有轻微的症状。HHV-7可以导致感染过HHV-6的孩子得第二次玫瑰疹或复发。像所有疱疹家族的病毒一样,这些病毒会终生留在体内。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因为疾病或药物变弱,病毒会再次导致发热和肺部或脑部感染什么时候要看医生?1、如果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和温水擦身仍然不能退热。2、持续表现严重病态。3、易激惹或看起来非常疲惫。4、如果孩子出现抽搐,去看急诊或打120急救电话。5、皮疹和发热持续7天以上。6、皮疹在3天后没有改善--------转自小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