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被打了,父母应该怎么教?李玫瑾教授的主要观点有两个:
第一,加强体力锻炼,防止孩子被欺负。
第二,教孩子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是父母热议的话题
年初发生过一件事,在儿童游乐场,两个2岁的宝宝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其中1名小男孩想想捡玩具时不小心摔倒了,结果摔在了另一名孩子身上,想想的牙齿刮伤了被摔的小男孩脸上。
受伤男童的妈妈看到后起身不由分说上前抓住想想又摔又打。
嘴里骂骂咧咧,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工作人员一再劝说下,才停息。
在这件事里,男孩子想想的家长当下并不在跟前,如果在,或许就不会任由大人这么对待孩子。对想想来说,会给他留下一个阴影,有可能他会变得胆怯,不再进入游乐场;而对于被不小心伤到孩子来说,妈妈的“挺身而出”教会他的只有一种解决办法以暴力还击。
无论是哪种看法,但我们都要意识到,我们不可能站在孩子的身后保护他一辈子,也总会有关注不到的时候,那当孩子被打,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保护自己?
金星老师曾在节目中以身说法讲述过自己孩子被打的过往:有一次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把不远处的金星给急坏了,可儿子捂着脸给回来了,金星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儿子的一番话令金星颇为震惊,感慨万分,虽然受欺负心有不甘但对儿子理性和理念的做法感到欣慰。
最后,金星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是孩子自己犯的错就应该受惩罚,若不是孩子本身犯的错就要用理智的做法应对。
哪些孩子容易在幼儿园受欺负?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了不开心,不会主动去跟别人表达。这个有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机会给他说,或者父母对他的小情绪“漠视”了。时间久了,孩子不会对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性格也会变得孤僻。
家长和宝宝的亲子关系比较疏远,那么宝宝也很难跟别人建立亲密的玩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跟老师说,心灵上会留下创伤、没有安全感,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缺乏玩伴,被溺爱大的孩子。从18个月开始就被溺爱长大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就特别容易养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得不到就闹,比较蛮横不讲理。在幼儿园往往人缘都比较差,朋友比较少。
儿童心理学博士罗静说过:
“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要和宝宝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要让***当自己需要帮助时,能主动的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不愿意表达,我们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过多的说教或是放任不管。同时给孩子更多的支持、理解和包容。孩子表达出来以后,要给他一些确认的行为引导。”
事实上,孩子“打不打回去”,并不是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如何解决问题,平衡各方心理,找寻大家都感到舒服的处理方式。
当孩子有矛盾时,父母要做好冷静的旁观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在没有成人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协商解决好问题的,被打的孩子可能会选择不再和这个打人的孩子玩,或者向他警告再打人就告诉大人。
孩子被打,父母一定问清楚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不当之处,以提高孩子分清是非的能力。
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可以教孩子向对方提出抗议,如果遇到不讲道理专门欺负弱者的孩子,也可以教自家的孩子学会“曲线”保护自己的办法,向老师或周边的成人求助。这并不是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1、从宝宝18个月自我意识开始,就要教他怎么样正确的保护自己,学习怎么样寻求支持帮助。
2、三岁要教会宝宝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让***什么是合理的亲密行为,建立自己的亲密安全圈。
3、五岁之前,家长要做好自己的监管责任,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很多时候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往往就因为家长的疏忽而酿成了悲剧。
4、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要学会向家长、老师或其他人寻求帮助。
5、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学会保护好自己,孩子增强不怒自威的自信心;面对欺负要大声呵斥对方;如果被迫要打回去,不要伤人要害,不要打别人的头部、眼睛、隐私部位。
那当孩子打人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
了解事情的经过,每个孩子打人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看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是怎么处理的: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向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行知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结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让孩子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除了告知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保护自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