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 管: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小,不能打!”“他那么小,懂什么呀!”“长大就懂事了”……如果把这些话编成一本书,书名应该就叫《论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确实如此,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犯错在所难免。但父母不能总给孩子找借口,一味纵容孩子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是小霸王,出去就是熊孩子。即使孩子长大后,规则意识没有从小灌输到他脑海里,也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犯错。所谓“养育”,作为父母不能只抚养,不教育。溺爱,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爱。 管 > 爱:治标不治本 说到管孩子,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惩罚。老一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即使到了现在,“惩罚”依然是一些父母最常用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有用”是基于什么呢?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更多的是害怕父母责骂而做出的暂时性妥协而已。孩子受到惩罚后,会减轻他们的内疚感,认为“惩罚”抵消了他们的“罪行”,也就心安理得走向下一次“犯罪”。而且,这种管教容易让孩子产生害怕、抗拒、仇恨甚至对自我价值的否认,不管是对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如何平衡爱与规则?现学现用! 转移注意力 案例:妈妈带子豪逛商场,他看中了一个玩具,家里已有一个类似的,但不管妈妈是好好言相劝,还是大声呵斥,他就是不肯走,撒泼打滚一定要买。 这几乎是父母都会遇到的事,有的父母耐不住孩子的哭闹选择妥协,孩子因此得出“哭闹”可以对付父母,下一次相同的一幕又会重新上演。也有的父母觉得不能太纵容孩子,打骂他一顿,然后一走了之。父母本意是想让孩子冷静,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这个时候,不妨让孩子从“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比如:我们还有水果没有买,这是今天在家里商量好的对吗?你可不可以先帮妈妈去挑苹果还有葡萄,你最爱吃这个对吗?孩子有其他事情做,就不会一直纠结在问题上,并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提供合理选择 案例:已经到了睡觉时间,莉莉还沉浸在动画片里不肯去,妈妈说了几次还是不听。 如果这时父母说:已经到时间了,我们要睡觉了,你要是想看你就一个人在这看。这不是选择,是威胁,孩子只会心不甘情不愿。有时候抛出这句话还是没反应,父母觉得我已经给你下了“最后通牒”,不听我就直接关掉。这也不是选择,是强迫。 给孩子合理地、能接受的选择,给孩子尊重感,而不是强迫感。比如:你是想我们现在去床上讲故事,还是想再看5分钟但直接睡觉不讲故事? 体验自然后果 案例:小宣和几个小伙伴玩得很开心,到了吃饭时间他不肯吃,怎么说都不理睬。 自然后果类似于惩罚又不同于惩罚。虽然我们不提倡惩罚孩子,但不等于不让孩子承受犯错带来的自然后果,让孩子明确了解错误的影响,更能让他深刻地记住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个时候父母与其惩罚孩子的不听话,不如换一种方式:宝贝,你不是说希望长得像爸爸一样高吗?可是你每天不按时吃饭,以后很难长那么高!或是告诉孩子,你现在不吃,只能等下一顿饭的时间才能吃,中间饿了也不能吃哦! 表达未来期望 案例:今天家里来客人,旭旭有点人来疯,一个劲儿在家里折腾,把新买的玩具弄坏了。 这时,父母心里会很火大:又弄坏东西,以后不买了!但后果已经造成,这样的言行于事无补,还容易打击孩子,磨灭他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我们希望你能学会保护自己的玩具,下次温柔一点好吗?玩具也都是有生命的,就像你受伤会疼一样…… 究竟是爱孩子还是管孩子?这其实是个伪命题,爱与规则不必二选一,用爱把规则教给孩子,才是作为父母应该做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