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对宝宝说这些话 面对宝宝的“死缠烂打”很多家长都忍不住的呵斥宝宝,说什么“再哭妈妈就不回来了。”“你再这样爸爸就不喜欢你了”,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害怕和焦虑。家长应该给孩子灌入“我们永远在你身边,永远都不会离开宝宝”的思想。 2 尽量做到固定时间出门和回家 家长应该明确告知宝宝大概在什么时间能回家,且一定不能食言。最好设定一个上班和回家的闹钟,铃声一响起宝宝就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该上班和到家了。尝试几次后,宝宝就比以往更容易接受分离和等待。 3 有技巧的回应宝宝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绪和需求,并及时给予回应。在宝宝2岁以后,家长便可以延迟满足宝宝需求,但要及时回应。当宝宝提出要求时家长可以先答应,并告知宝宝,等妈妈/爸爸忙完手中的活儿就去帮助你。这样做能够增加宝宝对家长的信任感。等到真的需要出门时,宝宝会信任你给Ta的承诺。 4 鼓励宝宝多与他人交流 照顾孩子千万不要让宝宝只与一个人打交道,这样很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排斥心理。宝妈奶爸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走出家门,以帮助宝宝尽早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经常带宝宝去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场合,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印象。 还可以尝试着让其他家庭成员多抱抱宝宝,在他们抱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让宝宝慢慢熟悉除爸爸妈妈之外的“陌生人”。 5 不要对宝宝忽冷忽热 宝宝黏人一般都与“害怕”有关,所以妈妈及周围接近宝宝的人都要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妈妈以及家人平时都要保持态度温和、情感稳定,不要忽冷忽热,尤其在宝宝哭时,更要有耐心,不能训斥宝宝,这样会加强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让他没有安全感。 小康君嘚吧嘚 除了家长要敏锐的观察宝宝的情绪和需求外,还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千万不能因宝宝分离焦虑呵斥和惩罚宝宝。要爱的有分寸,有方法地引导宝宝,尽量让宝宝学会独立,从而减少其对人或物的过分依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