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付出得多,反而费力不讨好
泡妈的朋友An生病了,打电话给我,问我可不可以送她去医院。听到她电话里压抑的语气,我的内心咯噔了一下,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送她去医院。到了医院,打完点滴以后,她也没那么难受了。她对我说:“幸亏有你呀。”我问她:“要不要我帮你打个电话,跟你家里人说一声。”
她听了以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她是太累,就没有追问下去。过了良久以后,她轻轻地说了一声:“我和老公冷战了。”我问了一下原因,她说:“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有点不舒服,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安安静静地躺一会。可老公起床以后,看到我没有准备好早餐,没有帮他准备好衣服,就对我发脾气,还质问我,为什么那么晚还不起来,什么东西都没准备,害得他快要迟到了。”婆婆也跟他抱怨:“儿媳妇怎么这么晚还不起来,敢情以前那么好都是装的呀。”
她气得一句话都不想为自己辩解,心理很不舒服,“我平时为家里付出那么多,跟保姆似的忙前忙后,却一直被当做理所当然,现在生病想休息一下,一切都变成我的不对,你说做女人怎么那么难……”
我听了也很心酸,很多妈妈结婚以后,把精力都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当我们忙前忙后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帖帖,却得不到家里人的一句称赞,一旦有一天我们心情不好了,或是身体不舒服不想理会家里的琐碎事就会被安上不尽责的名头。
自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导致全部人都觉得妈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这样过度的付出,也把我们弄得疲惫不堪。
02 过度付出,老公永远是个“宝宝”
有些妈妈开玩笑地说:“结婚以后就跟养了个孩子一样,老公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自己既要当妻子又要当妈。”对于男人来说,结婚以前的事由妈妈帮忙打理,结婚以后,老婆接过妈妈的重担,把家里安排得妥当,这样他没有参与到家庭中,他没有感到任何身份上的转变,仍然觉得自己跟没结婚前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所以很多家庭的现状就是: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而老公在一边翘着二郎腿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他也只会觉得自己唯一的重任就是上班赚钱,然而这件,妈妈们也可以做到,而且很多妈妈并不比老公们差。
老公习惯了你替他打理好一切,这样他会丢掉他的责任感,回归到孩子气的一面。一开始还好,但是时间久了的话,当付出超过了你忍耐的程度,家庭上、工作上的重担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
所以,你再能干也要把一些事交给孩子他爸做,两个人分工明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老公的责任感。家务上,两个人商量好分工协作。如果老公不愿意帮忙分担家务,那就尽量让他们在教育方面多下一点功夫。比如,爸爸热爱运动,那就让他带着孩子去打球、骑车等等,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如果是个宅男,那就让他带着孩子读书,分享日常的见闻;如果爸爸在修东西,那就让孩子去帮忙,培养他的动手能力,泡妈介绍的很多绘本有附赠手工游戏,可以让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完成。
多夸奖表扬爸爸,多撒娇卖萌,爸爸们工作一天也是疲惫不堪,所以他回家以后,不要摆脸色。热情地迎上去:“老公辛苦了,宝宝也想爸爸了,来抱一个!”顺势把孩子塞到他怀里,趁着他和孩子亲热的时候,自己放松一下。
03 过度付出,孩子永远长不大
很多妈妈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在家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在家里有求必应。时间久了,一旦孩子提出的要求,你觉得不合理,拒绝了孩子的要求,这下他可能就会炸毛了。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你不答应他,他就不会消停。妈妈以为这是孩子小不懂事,等他长大自然而然就好了,但如果你不从小培养孩子,又怎能一下子就指望他变得成熟懂事呢?
当我们在帮着孩子成长的时候,国外的孩子却在独立地成长,之前有一份美国孩子家务清单:
9-24个月:宝宝自己把脏尿布扔到垃圾桶;
2-3岁:刷牙、使用马桶、浇花,整理玩具;
3-4岁:洗手、喂宠物、取报纸、饭后把自己的盘碗放到厨房的水池;
4-5岁:铺床、准备餐具,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帮忙擦桌子、收拾房间、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
一位心理学家说“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子身后,糊涂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所以不要事事包办,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样他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妈妈们也要多给自己留点时间,不要把自己困在日复一日的琐事中,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瑜伽、书法、绘画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多和以前的朋友联系;偶尔做个spa、看场电影、喝个下午茶。放松之后我们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不是我们的付出多了,就会有回报,更多的是费力不讨好,而且我们付出越多,期望就会越大,如果得到的回报少的话,我们就会更加失望。在此,也要提醒爸爸们:爱是互相理解和分担,表达爱最好的方式是用行动来分担彼此的重担。(来源:妈妈在一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