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XX,今年你回家过年吗?”
“回啊”
“那我到时候去你家找你啊!”
“哦,我是说我回老公家,时间不够可能就不回娘家了”
“我靠!结婚后连家都变了啊”
······
朋友当然是开玩笑的,但是我却因此变得害怕别人问我:今年回家吗?
家?到底哪里是我的家呢?
作为一个小文艺来说,我其实不止一次的写过类似“有你(老公)的地方就是家”这样矫情的句子,平时只有小一家三口的时候,也确实是这样觉得,但文艺青年到底是种病,现实总是会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就比如要过年了
对中国人来说,在外拼搏了一年,过年就意味着属于一家人团聚的喜庆日子。心情应该是满足的、温暖的、无比放松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结婚后,我真的就不这样想了,我甚至越来越害怕过年了,倒不是因为想着旅途多么辛苦,又得花出去多少钱,而是作为一个女人,我深刻的明白了那句: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成了客人是一种多么心酸的感受!
之前看到一位作者写过一篇文章,叫:你错就错在把婆婆当成了妈!很是赞同,很多单纯的媳妇,进了老公家门,喊婆婆一声妈,就真的以为彼此都要像亲母女一样待着,也就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是那个家的一份子了,可以任着自己的性子来!
事实上呢?你真把那当自己家一样试试?你敢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你敢吃完饭啥都不管就跑去看电视?
你不敢,因为那是婆婆家,是老公家,偏偏不是你家!
不是我消极,而是作为一个远嫁的女人的切身体会
我还清楚的记得结婚的前几年,每次回婆家过年,大年三十的夜晚,一大家子坐在电视机前面聊天,因为语言不通,我只能默默的看电视,听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放声大笑。
老公也算得上是个体贴的人,所以偶尔也会关心的问我两句或翻译几句给我听,可他越发是这样越让我觉得自己在那显得多么多余,他们的世界我完全走不进去!那一刻,你怎么能说自己不是个外人?
真正的外人还好,至少还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照顾,悲哀的是心理上是外人,行为上你还得把家人的义务都尽了,比如扫地、有客人来了倒茶等等,否则你就等着别人指指点点吧
那个时候自己多么无助,多么想娘家,只有自己知道,那些日子现在想起来还会想哭!过年怎么会过成这样?说好的轻松呢?说好的满足呢?
然后,好不容易可以回娘家了,以为一切还和在家做姑娘的时候一样,却不知道啥时候自己已经成了“客人”
我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思想依旧比较传统,在他们心里: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婆家的人了,凡是总要先要顾及婆家才是。所以在我结婚那天,爸爸抱着我含着泪只说了一句:乖,记得听你妈(婆婆)的话!那是他第一次抱我。
在婆婆家坐月子的时候,很压抑,很委屈,打电话哭着找妈妈诉苦,她也只说了:乖,你妈(婆婆)也是为了你好,不要任性!
哪怕有时候和老公商量好回娘家过年,兴致勃勃的打电话告诉爸妈,妈妈也不会忘记问一句:你那边爸妈没意见吧?
我想也许很多独身子女或者城市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很难理解这点吧?
其实我知道爸妈还是很爱我的,甚至比以前更爱我!三天两头打电话问我过得怎么样了,带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妈妈二话不说就来帮忙了……只是因为觉得好像女儿已经不属于他们了,所以每次回家他们总是恨不得倾尽一切力量来爱我。
这样的爱让我很心疼,我每次半开玩笑似的说:你们别把我当客人一样,我嫁人了也还是和你们最亲,他们总是笑笑,什么都不说。
更别提娘家的街坊邻居了,更是觉得你是回去做客的!
再和朋友说起自己的烦恼,她想了一会儿告诉我:那是因为你内心还不够强大!亲爱的,你说呢?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