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一个帖子给你:
我的孩子快三岁半了,也是运动能力强,胆子大,性情温和,心情好,笑比哭多。这些都是“放养”的好处。但是要不要上幼儿园,我也在犹豫。
我认为,融入社会和上幼儿园是不能划等号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玩伴是无庸置疑的,但上幼儿园有很多事情让人担心(包括费用,老师素质,教育理念等等),所以这其实是个权衡利弊的问题,或者说是培养目标的问题(就是你倾向于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哪一类人或人才的问题)。现实是大部分人都会情愿或不情愿的选择(或被选择)上幼儿园,随大流或独持己见,这是另一个让有“不上幼儿园”这种想法的家长感到压力,并因此倍感纠结的问题。在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幼儿园的现状却如此不堪,实际上,家长们都被幼儿园绑架了。在孩子上小学前的三年里(这是培养性格,开发智力,维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三年,而不是学很多具体知识的三年),如果孩子可以有玩伴,能够继续“放养”,不会因为没有上幼儿园而承受额外的压力(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压力),我想会有很多家长选择不上幼儿园,既可以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又可以用实际行动反击如此嚣张的幼儿园,摆脱绑架。在西方,类似“托儿合作社”这样的自发组织是很普遍的,持相同理念,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理想的成长空间。
很多人都会把“过集体生活”作为上幼儿园的理由,担心孩子不入园长大后不能融入社会。我想这里面的逻辑有些不严密:一,“集体意识”是否真的如此重要?恰恰相反,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被过多(我说的是过多)的集体意识害了,而我们要培养的是二十年后的“社会人”,那时候什么东西最重要,我们并不能完全知道—尽管我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所以,用二十年前看重的东西来培养即将生活在二十年后的人,就像给你的孩子穿上绿色军衣或蓝色工作服一样,你难道没有感觉到这里面有些问题吗?运气好的话,她或他会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运气不好的话,她或他会丧失掉应有的竞争力,并因此而失去与强者合作的机会,那就真的是不能融入社会了。二,集体意识是否等于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与人友好相处,合作共赢是否必须要有一个几十人这么大的集体吗?我想未必!事实上,这么小的孩子,能够理解三个人,五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这也许就是“小班教育”的初衷—适应孩子的智力水平,而现在的学位僧多粥少,一个班那么多人,很难想象老师会给每一个孩子讲解这些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技巧。三,是否有必要让孩子这么小就守纪律,懂规矩—在老师的强制和淫威之下?也未必!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只要稍加留心,学点技巧,父母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让孩子遵守最低限度的纪律和规矩—过多的规矩会使孩子胆小退缩,循规蹈矩,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发展空间收缩,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四,在幼儿园里提前学一些小学的知识真的很重要吗?不仅不重要,可以说是拔苗助长!有看过《射雕英雄传》的都应该知道:郭靖小朋友是怎么把他的同班同学杨康,尹志平之辈远远抛在后面的—就是先练内功,内功练好了,再学招式技巧,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和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