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对家庭的观察1:无奈
不做是你苯,做不好更是你苯。
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是魔鬼!
双重束缚中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积攒着很大的焦虑。心理医生走进这样的家庭,易于同情孩子。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 息,及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结果,孩子在诊室里担惊受怕,有时不得不通过表达对心理治疗师的不喜欢来与父母“结盟”,让治疗陷入困境。对逆 反或者有攻击性欲望的孩子,这样的教导又鼓励了孩子对父母的对抗与责难,让家长在医生面前处境尴尬,尊严尽失。
许多渴望权威感的心理医生,热衷于给家庭灌输心理学思想,培训当事人,以为如此这般就可天下太平。对有知识有悟性的家长尚可这样做,对悟性不高或矛盾纠结 很深的家庭,心理学知识是双刃剑,帮助的同时伤害更深,会让家庭失去自我判断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更大的危机与困境。
当然,不少的家庭也乐于把一切麻烦都推给治疗师,让孩子大事小事都来找心理医生拿主意,使治疗师在表面的辉煌下内心苦不堪言。
聪明的家庭治疗师会绕过对家庭交流模式的价值判断,通过家庭塑型(一种在诊室中的家庭心理剧)让父母与子女体验到彼此在关系水平中的亲疏近远,引发他们的 内在联想。并创造新的交流模式,引发新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在与家庭的交谈中,需要灵活的避免发表对家庭事务对与错的看法,代之以引入一 种有效或无效的判断。
心理医生把许多看起来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与亲子关系理论束之高阁,找到非常个别化的东西,来解开家庭的症结。当传递某种信息会给家庭带来价值判断或引发新 的冲突时,治疗师乐于扮演一种模糊角色,并通过呈现多种交流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声无息地对家庭作修改。当家庭完全更新后,家庭会发现所有有益的决 定都出自他们自己。
心理医生对家庭的观察2:示弱
天啊!他的骨头到那儿去了?
孩子直不起腰来,难道是父母的基因遗传?
另一类更为困难的双重束缚,发生在个性分化不良或情感分裂的家庭,孩子无论依从母亲还是依从父亲都会遭到另一方的责难,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到双亲肯定或 者否定的观点。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 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
有个男性咨询客已经28岁了,什么事也不能做,什么人也不能接触,被精神医生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观察他的家庭关系,发现他的父母之间根本没有像样的交 流,母亲说话父亲就闭嘴,父亲说话母亲也装听不见。当事人与父亲如同陌人,父亲也很少回这个家。我还发现当事人与母亲的交流也很少,不到万不得一不开口, 开口也是一些略带含混的语音,但行为上到是很默契。母亲跟他很亲近,他想要什么母亲都猜得到,是否要把话说清楚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这个家庭的父亲的个性分 化比较低,内向,不善言辞,夫妻之间情感淡漠,家庭中没有成形的交流,或者可以引起成员间循环互动的东西。
我的努力就是要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减少母亲的替代与母子间的情感纠结,以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发展。
在治疗中,必须认清这个现实,母子纠结是家庭继续存在的情感核心,在没有新的平衡诞生前,你只能保持对它的尊敬。我对母亲说:“你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的 照顾这个患病的孩子,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对孩子说:“你十年来,放弃你的自由,心甘情愿的陪伴你的母亲,你也是个很乖的孩子。”当家庭在治疗师面 前感觉到安全时,我建议母亲“退化”到儿子的年代,儿子“进化”到母亲的年代,父亲来扮演仲裁者,对游戏叫“暂停”。
扮演新角色时,儿子的脸变得明朗,语言也见清晰。
当一个家庭父亲的功能很弱的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母子纠结很容易形成,心理医生建议母亲可以多依赖社会的缓冲机制,逐渐让孩子的情感需要从母亲转向社 会。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同学,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热爱生命和自然等。很多个性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心理领路人, 心身发展得到补偿。
心理医生对家庭的观察3:成长
咦!你怎么长不大?
孩子长不大的原因,有时可能是负荷太大!
漫画中的情景几乎可以被看作一种中国特色。与许多教育学者的看法不同,心理学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并非只是让一个孩子骑在6个大人(父母,爷爷奶奶,姥 爷姥姥)的头上,呼风唤雨,作威作福。一切付出都会需要有一种潜在的回报。在那种表面的辉煌下,孩子的心身发展被大人们过度预支,乃至负债累累。
一个家庭像一个系统,会无意识地形成一种期望,而且往往会被这样的期望约束,变得盲目而不自知。东方文化重视从小看老,以为小时候都难以出类拔萃的人,长 大了更没出息。所以,父母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亦步亦趋,循序渐进。当一个家庭的期望指向孩子的学习与才华,那么,家长们会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 有时候明知这样做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却欲罢不能。
家庭治疗师把这样的关系看成:“家庭是通过对孩子的期望来实现一种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责任的联结与权利分配,并将它们合理化”。主流观点对这样的说法有 天然的反感,因为它是一种成人的视觉,把教育孩子看作一种责任。但系统的视觉却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许多自己的附属品,或称教育中的不当获益。要 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像土壤一样供他们伸枝拔节,而不是套马的缰绳。
来源于(金翅膀儿童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