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放学,遇到一个背着小书包的男生,三四岁的样子,也就是刚刚入园。他想尿尿,奶奶把他引到一棵树根底下,帮他把裤子脱掉,又帮他扯了扯隐私部位,然后说:“尿吧。”
一看小男孩生疏的姿势,就知道他在家没训练过站立如厕。结果,内裤和短裤尿湿了,孩子闹着换干净衣服,显然奶奶没有准备,便开始指责孩子太笨:“你看你笨成什么样子了,人家浩浩比你小四个月都会站着尿了,你都三岁半了还尿裤子,就湿着穿吧你!”
一边骂,一边帮孩子把内裤和短裤提上。
目睹整个过程,我真想和这位老人说一声:孩子不是不会站立如厕,是您没给他锻炼的机会。
小男孩怯怯的眼神,让我想起后台几位留言咨询的朋友,他们的孩子也是两三岁〜六七岁不等,妈妈很发愁自己家孩子没自信,在外头玩个游戏都畏首畏尾,问我怎么让孩子自信起来。
其实,孩子的不自信,原因多半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养方式的错误选择。
1100%无条件的爱,建立自信的根基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为它付出时间。”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无奈,让很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晚上回家,时间还被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占据了很多,陪孩子的时间少之有少。
在游乐场、早教中心、候机厅,经常看到孩子玩,父母在旁边看手机。孩子有新发现,兴奋地叫:“妈妈妈妈,快看看这个!”往往叫了三四次,家长才把眼神从手机挪到孩子身上,而孩子的情绪往往已经冷了下来。这种被忽视,会让孩子觉得“我在妈妈/爸爸眼里并不重要”,会影响他们生命最初的自我构建;如果自无法完善,当孩子渐渐长大,更容易敏感、自卑。
所以,当孩子还小,爸爸妈妈妈,尤其是妈妈,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2用尊重代替过度保护
二胎没开放之前,绝大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人的关注点全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都包办了。这一点,从孩子入园,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就能看得出来。
很多幼儿园要求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这个要求让80%的家长都蒙圈了。妈妈群绝大多数妈妈都在说:我家孩子不会穿上衣啊,裤子也分不清前后;这以后幼儿园睡午觉可怎么办,老师不会真的不管不问吧……
对于这个要求,我也有担心,刚刚3岁的喆同学穿脱裤子、袜子、鞋子没问题,宽松的衣服偶尔能穿脱,但合体的基本穿不上。为了适应新生活,我只能扔给他一件上衣,趁他有兴趣的时候自己多练习。
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到可以把手准确地放入口中的小宝宝,再到会翻身、坐着、站立……孩子的所有技能都是无数次练习的结果,但当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往往会因为孩子穿衣服太慢而替他们穿,因为他们吃饭掉米粒而喂的他们吃饭,怕他们磕碰出门就抱着。长此以往,表面上节省了时间成本、降低了意外风险的同时,却扼杀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建立自信心的机会。
出门时,给孩子提供两双鞋、两套衣服选择;
他们主动要求做家务,可以让他们把碗放到正确的位置;
他们抢着说电话,如果家人打过来,让他们说几句也无妨;
外出旅游,可以让孩子参与计划的制定……
当尊重替代包办,你会发现有很多意外惊喜。
3让启发式引导代替习惯性指责
我们一边对孩子过度包办,一边又习惯性对他们的失败进行指责和教训。文章开头的奶奶,就一边“替孩子脱裤子穿裤子”,一边指责孩子“尿个尿都弄脏衣服”。
妈妈Z,是我接触的最会引导孩子的妈妈。
我们一起去参加活动,2岁的孩子喝酸奶,不小心撒了一身,打算换备用裤子。自主意识爆棚的小盆友一定要自己换,虽然我们要赶时间,Z还是把裤子递给闺女,耐心地蹲在那里等。因为是打底裤,有点瘦,加上孩子刚刚跑动出了一身汗,导致裤子很难穿上,孩子只穿上了条腿,就开始发火。Z笑咪咪地说:“妈妈知道宝贝有点郁闷,但上次穿这条裤子你只提到膝盖,这次都提到大腿了,进步很大。如果你希望得到帮助,妈妈很乐意哦!”得到鼓励的小朋友马上阴转晴,等妈妈把另一条裤腿调整好方向,自己重新试了一次,成功穿上了裤子。
如果Z在闺女挫败时补刀:“跟你说我们要赶时间,非要逞能,穿不上了吧?”会发生什么样的场景?讲真,我小时候,我妈经常这样事后诸葛亮,所以很多心里话我只愿意和爸爸说。
4不用打击式比较刺激孩子
很多家长特喜欢这样想:别的孩子能行,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行?所以,很多人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方向,你拿一个爱运动的孩子和一个超级安静的孩子比谁能坐的住,这公平吗?
当我们这样要求孩子:
“你看人家谁谁家孩子考100分,你才考65分,丢不丢人啊!”
如果孩子来一句:
“你看人家谁谁家爸爸买得起200平的房子,咱们为什么住60平的蜗居?”你作何感想?
孩子不能重新选择父母,我们也切忌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给孩子太多压力,不仅会毁掉孩子的自信,也必将是一场自讨苦吃的闹剧。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别的人孩子,比如数学只考60分时,我们可以用下次有进步就好,你看你英语不是九十几分嘛来鼓励他们。即使所有科目成绩都不好,也必有音乐、体育、人际交往方面的长处可以抵消其他方面带来的挫败感。而寻找自己内在价值感的能力,孩子将终生受用。
人生是马拉松,孩子才刚刚起跑,身为最爱他们的家长,我们必须不断修正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才能让孩子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建立起起由内而外的自信体系。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