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朝孩子发脾气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有一天,她在改试卷,孩子看见她手里的红笔就过来抢,她先给了一支,自己另外找了一支,没多久,孩子又看中了她手里的,又来抢,抢到手还把笔往地上扔。朋友特别生气,忍不住打了孩子一巴掌。那以后只要脾气一上来,就不由自主地会动手。她非常自责,既对自己不满,又觉得对不起孩子。可孩子再惹自己生气的话,她还是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
控制不住脾气怎么办
带孩子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虽然抚养孩子意义重大,可压力也不小。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孩子从早到晚闹个不停,最开始还能好言相劝,但如果孩子不听,突然间也会觉得怒不可遏,大声呵斥孩子,如果孩子还是置若罔闻,就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等打完,冷静下来,看着孩子流满泪水的小脸,又会忍不住自责起来。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是不是只要发泄怒气一种方式呢?不可否认,在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会变得狭窄,对信息的理解也会变得偏执。怒上心头时,内心根本无法顾及对方只是一个孩子。
因此,想要控制自己对孩子发脾气,就要先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不要等脾气上来时才想着如何补救。
首先自己要想想发脾气真的能解决问题吗?除了让孩子感到害怕,还让孩子学到了什么?对待这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发脾气一种解决方法。很多妈妈冷静下来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这些方法贯穿到孩子教育中来,不要等到脾气发泄完后再后悔,而是在看到孩子的某些让你不满的行为时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
有时候,大人发脾气的原因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心情不佳,也许你刚刚和别人吵完架,也许工作上的千头万绪正让你无从理起,也许你刚刚被自己的父母数落了一通,无处发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那些在平常也许不以为意的小毛病就成了导火索。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朝孩子发脾气,就更需要注意。孩子还不具备承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大人的心理状态相对孩子而言更稳定,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更强。
大人一定要记住,教育才是批评孩子的目的,不能一味的发脾气,更不能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大声吓唬孩子,孩子不会因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父母需要有智慧和耐心。
教育是批评的目的
育儿的确辛苦,压力也非常大,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承担着育儿责任的妈妈要懂的调整情绪:
如果情绪还能控制,不妨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解生气时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生气时情绪和身体出现哪些变化,并进行自我控制。调整呼吸,做几个深呼吸。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心情和思维。
如果感觉努力已经无法控制,在崩溃的边缘,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把孩子托付给老公或爷爷奶奶等其他看护人。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让情绪发泄出来。你可以拿一个靠枕或垫子猛打一阵,也可以大声哭出来,还可以拿一些纸巾或报纸,撕掉。然后做几个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看看你哪个部位最不舒服,与这个不舒服的部位在一起,接纳这种不舒服。这样既能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又不会伤害到孩子,还能让自己心灵成长。
情绪发泄后,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也是有情绪的。
如果自己的情绪实在无法控制,对孩子发火,有几个原则也必须坚持:
1、事先提出预警。
事先提出预警,让孩子知道妈妈生气了;比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不要胡乱想像或推测。不要夸张地认为孩子是什么讨债鬼,要客观地了解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原因。
2、无论如何,你都要给自己设一个限:不要打孩子。
有些父母非常生气的时候会打孩子,这种因爱而罚的做法不见得有好效果,可副作用却不少。
其实这是用恐吓的方法吓唬孩子,是用暴力手段逼迫孩子,孩子一时半会会被吓到,但长大后就会对这种方法不屑。即使打的很重,结果也是一样。被打的过程中,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体会到的是让自己疼痛的棍棒下的暴力。
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似乎很听话,但出去就会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小朋友,更可怕的是,彼此之间的感情会疏远。因此,即使自己非常生气,也要设定界限,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手。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