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黏着你不放吗?当你去洗澡或是上个厕所,
他就开始放声大哭,哭得你手忙脚乱,赶紧加快手边的工作,
回到他的身边,你知道宝宝为什么离不开你吗?
五六个月大的宝宝,逐渐与母亲建立依附关系,只要妈妈一离开身边,他就会感到焦虑和恐惧,这是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能不能顺利地度过危机关键在于妈妈如何处理!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婴儿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简单地说就是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并借由哭闹等表示拒绝分离的情绪。从婴儿 3 个月起便会有此表现,在这个月龄表现也将更为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分离焦虑说明婴儿比以往更聪明了,是发育成长的表现。
分离焦虑的各阶段特点?
4~6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已经能够区分熟人和生人了,对熟悉的人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而对陌生的面孔则有所抗拒。当与熟人分离时,婴儿往往有哭闹、叫喊等表现,但程度较轻,当他与其他人熟悉一小段时间后,很快就能够适应。
6~24个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处于分离焦虑最厉害的阶段,尤其是在将近 2岁的时候,宝宝的依恋关系十分单一化,他会在熟人圈里寻找跟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对陌生人会非常排斥。
2~3岁。2~3岁的宝宝对亲人的依恋程度逐渐减轻,能够容忍与亲人短暂的分离。如果事先沟通好,他会明白亲人走了还会回来,分离焦虑感表现相对较轻。
3岁后。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亲人离开现象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很容易沟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通常不会哭闹不休。
如何面对婴儿分离焦虑?
给予分离缓冲期:当爸爸妈妈需要和婴儿分离前,应提前准备一段缓冲时间,一来方便做好和接替者的传递工作,让接替者了解婴儿的各种习惯和对分离焦虑的反应程度,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让婴儿熟悉接替者,减少分离焦虑。二来爸爸妈妈也可以明确告诉婴儿自己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尽可能多安抚婴儿,减少他面对分离时所产生的焦虑和不适应行为。
避免偷跑行为发生:当爸爸妈妈与婴儿分开时,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婴儿分开,这样只会让婴儿以后更加关注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加重不安全感。与婴儿告别后不要一步三回头,否则会让婴儿觉得爸爸妈妈也那么留恋他,从而加重分离焦虑表现。
给婴儿准备贴心物品:有些婴儿有独爱的玩具,当爸爸妈妈与婴儿分开时,可将他喜欢的玩具递给婴儿,这些物品可以带给婴儿安定、信任感,有助于缓解分离焦虑感。
给宝宝立即的回应及安全感: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当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厕所时,你可以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先看你是不是在那边,然后再去玩自己的游戏,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的事实之后,你就可以关上门,但记得要跟保持宝宝沟通哦!
多接触他人:爸爸妈妈应有计划地多带婴儿外出,多接触其他人,并且鼓励婴儿主动与其他人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婴儿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婴儿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爸爸妈妈端正心态: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适当的协助: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