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和大学同学聚会时,有位好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因为一个紧急任务,我临时计划中午在会议室和各年级的班长碰个头,准备部署一下。但意想不到的是,来参加会议的那些‘头头脑脑’们个个惜时如金,大家手里拿着卷子、算术本伏在会桌上专心致志的写作业,而且年级越低,现象越普遍;还有一个学生催促,‘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啊?’于是,乘着空隙,我就问一个初一的小男生:
‘你们中午不休息吗?’
‘不休息,我们要做练习的。’
‘那是天天做吗?’
‘嗯,除了放假,平时都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交替着做’,小男孩似乎有满肚子苦水要倒,‘到了时间就要交的,所以我们只能带到这里来写了’。旁边一个小女孩也插嘴说:‘我们中午做完了,老师还要讲呢。’
‘那觉得辛不辛苦?’
‘我们都习惯了,没感觉。哦,老师,你知道吗,他们3班、4班才厉害呢,中午很早就开始练习了。他们班的班长现在还没来,估计肯定是在做作业。’他一边说,一边用种幸免于难的骄傲表情来显示自己班级的“优越性”,连分贝似乎也提高了。
‘那你们中午还午睡吗?’
‘写的快的,就在桌上趴一会;也有人来不及写,就不睡了。’
于是,我转身问后面初二的学生:‘你们中午也要做练习吗?’,一位看起来很文静的女生回答:‘我们没有的,不过大家还是在写晚上的作业,要不然的话,晚上就来不及了。’
因为时间关系,加上写作业的人越来越多,有点不忍过多的占用他们的精力,我只好宣布会议开始。孩子们倒也听话,纷纷停下笔,跟上课一样,连唧唧喳喳的谈话声马上消失了。等讲到一半,虚掩的后门里突然探出两个脑袋来,张望了一会,两人怯生生的有点尴尬,一时进退维谷,我见了赶紧点点头,示意她们先坐下。后来一问,果然都是因做练习而耽搁了时间,还表示“老师连广播都关掉了,不许大家听”,要不是后来派人去喊,今天的会根本到不了——“其实,大家蛮喜欢午饭后的校园广播节目的,有音乐,还有人点了歌送祝福,却只能偷偷在别的班听听”。
‘那老师为什么不许大家听呢?’我有点不解。
‘老师说怕影响我们做题目’,两人显然在这一点上达成高度一致,几乎脱口而出。
我想了下,又问了一个老问题:‘天天这样做题,中午也没有好好的休息,你们感觉累吗?’
显然,这个问题有点沉重,两人好像没有前面的小男孩儿那么‘洒脱’了,一个听起来有点害怕的说:‘现在作业好多,听说人家初二都没我们多,哎,我们的老师太厉害啦!’,旁边一个更有惊人之语:‘我们活得太累了。’然后看到我惊讶的样子,补充说,‘我们初一基本都是这样的,晚上回去还有好多作业。’”
朋友告诉我,他那天非常惊讶15岁的小孩可以讲出这样的话,“那应该是充满了憧憬的年纪啊”,可讲出的话怎么像垂暮之年呢?同时,他还发现,这些孩子有一种格外的“聪明”,他们知道你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并可以迎合需要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以换取你的信任或肯定,显然,他们比自己同时代的时候“精明”得多。
朋友的这些感慨,我相信许多家长也是深有同感的。在如今的年代,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困难远远大于过去直面“惨淡”的勇气,其原因在于,孩子们不得不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去粉饰素质教育的“辉煌成果”,结果到头来,往往弄得两头不着。就如同社会在坚持高喊“减负”的同时,却越减越“负”,弄得有些地方的学生每天要用拉杆式行李箱来“搭配”日益沉重的书包。
就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研究揭示,午间坐位及伏案睡觉都会减少头部供血,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同时,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以及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而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得不到正确、有效的午睡保证,更别提因负担过重而无法休息的可怜虫了。长期以往,不但身体受损,孩子产生厌倦情绪也几乎是必然的,尤其是学业基础不好和习惯尚未养成的捣蛋鬼(比如不会合理用时,自控能力差等),焦躁、紧张、患得患失、没有阳光、没有自信,成了主要的标签写在他们脸上。等上到初三,一个孩子所应有美好特质(活泼、开朗、乐观、朝气、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将被深深的蛰伏于升学压力下,甚至永远的丧失了。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在长期的畸形训练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心里也产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比如,学会拍老师的马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用成绩按资排辈,人也渐变得功利、早熟、老成,让我们在自叹不如的同时,对他们与年龄丝毫不符的“洞察力”感到隐忧。当孩子们从心底喊出“活着真累”时,我们知道他们弱小的身躯已经在承受太多的重量。这些重量,有学校的,有家庭的,更有社会的和制度的,深深被打上时代的烙痕,这些东西是要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和思考的,因为它们就是对孩子未来的某种投射,具有深远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您不仅要清楚孩子在发育阶段身体上所遭受的压力,更应该明白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又有哪些禁区和误区是一定要及时提醒的。而做好这一切其实是不容易的。
第一、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强化沟通,分析学校行为对孩子的各种影响,对于某些短见的、趋于功利的举措不能盲目赞同,要安慰孩子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并及时鼓励,对孩子做学校教育外的适当引领;
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过有科学节律的生活,该学习就学习,该休息就休息,即“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会让终生受益匪浅(有家长会说,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三天两头能做到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实,您要相信,只要开始了,就永远不嫌晚。)
第三,常和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或野外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来减轻学业压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常听听孩子的心声,当发现某些不良的价值导向和错误的思想定位时一定要当面点透,绝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自己也“唯分数论”,让孩子沦为灌输的机器,在无形中贬损了其人格。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