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向我抱怨,她快4岁的宝宝,脾气很不好,一不顺心就哭。“我一般是不哄不惯,道理讲不通的话,我就给他晾在一边。等他不哭了,我再去跟他讲道理,可他一听我说,又开始哭,好像很委屈。”朋友言语中充满了无力感。
我问她,有没有试着在孩子哭闹时,拥抱一下他,轻轻地安慰他呢?朋友一听就炸了,“明明是他做得不对,如果我还抱着哄他,那他下次肯定要变本加厉。”
我非常理解这样的顾虑。但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导致很多父母并没有真正看到孩子哭闹背后的信息。
我有时候觉得,总爱哭闹的孩子非常冤,冤在他们替自己的父母背了黑锅。爱哭闹的“坏”习惯,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问题恰恰出在父母身上。对于朋友的困惑,我给了她两个建议——重新认识孩子哭闹这件事,重新调整应对哭闹的方法。
说说我的看法和经验吧。
你是否看到了孩子的无助?哭闹,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的。当孩子在18个月之前,他们的生存需求、情感需求都需要借助哭来实现。小婴儿饿了会哭,尿裤子、大便了会哭,害怕了也会哭,那是他们在向父母求助,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存。
等大一些,为了得到某个玩具,为了求得大人更多的关注,为了体现能自己做主的本事,他们也会哭。因为很小的孩子还无法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他们也没有能力和大人抗争,只能用哭来达到目的。
等孩子慢慢长大,到两三岁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听明白很多简单的道理了,比如某个东西是危险的,不可以动。但也是从这个年龄开始,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大人说东他非要西的情况多了起来,叛逆就这样开始了。如果大人处理不好,孩子可能会由此慢慢变成“爱哭鬼”,一有点小状况就哭闹,甚至会哭闹不止。
你有好好地分析下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吗?这里的原因不是指引起孩子哭闹的具体事情,而是孩子的心理原因。
孩子情绪失控,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一样东西吗?恐怕不全是。几乎所有的哭闹都表示,孩子的情绪没有被大人正视,没有被他们接纳,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哭闹的背后,是无助、愤怒、渴望爱,这些情绪和情感需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很复杂的感受,孩子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
孩子表面是在哭和闹,其实是在说,“我现在这么委屈,这么难过,难道你看不见吗?”“我觉得好无助,觉得好烦,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听,只是想被抱一抱,难道你不懂吗?”
这也正是我的这位朋友觉得孩子不哭了,就直接上去讲道理,但一讲道理孩子又哭的原因。孩子此时需要的是,有人关注他的感受,而不需要你的道理。孩子虽然暂时不哭了,但其实还是陷在自己悲伤的情绪里,因为大人一直没有表示过对他的理解;当他发现等来的是长篇大论的说教,那真是很失望。也就是说,此时的孩子与大人压根就没在一个频道里。
做个类比。夫妻吵架,如果都在气头上,估计谁也听不进去对方的所谓大道理,推心置腹的交谈都是在双方情绪平复之后才可能进行的。连大人尚且如此,我们又如何苛求一个孩子能够在委屈中还接受一番说教呢。
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必须满足他的要求呢?当然不是。孩子的要求有时候是无理的、不合适的。而要达到正确引导,应该分两步走,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与他耐心沟通。
我们可以把安抚情绪称为是“哄”,但要有“哄”的技巧。我通常的做法是,俯下身,真诚地告诉孩子,“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你是因为什么事情,感到非常地难过(生气或委屈等)”。并且拥抱孩子,轻轻地拍一拍他,陪伴他慢慢地把情绪平定下来。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一生都需学习的。如果孩子从小能在父母那里得到很好的情绪处理,他每次的情绪是被理解、接纳、合理疏导的,那他会在无形中积累管理自己情绪的本领。反之,如果父母总是漠视孩子的情绪,或是一味用严厉的方式粗暴处理,那孩子会更加地纠结、无助,情感总是无法得到关注和满足,就真的会在哭闹这件事上变本加厉。
讲一个最近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小事。
学校搞活动,让家长自愿报名一个智力竞赛,我考虑到各种因素,没有给儿子报名,也没有对他讲这件事。没想到,有一天儿子居然在手机里自己翻到了以前的老师留言,发现了智力竞赛的通知。他拿着手机,眼含着泪,走到我面前,质问我,为什么不给他报名。我看着孩子满脸委屈,意识到,这下糟了。
我赶快俯下身,“宝贝,你先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我知道,妈妈没有告诉你这件事,而且没有经过你同意就放弃了这次比赛,你觉得妈妈没有尊重到你,感到很委屈是吗?”(表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
孩子点点头,开始哭。我接着说,“妈妈这次的确做得不好,没有和你沟通就做了决定,妈妈向你道歉。”(承认自己处理方式的不妥当,并真诚道歉)。
孩子继续哭,并继续质问,“为什么不给我报名?”
“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想去但没去成,而且是妈妈造成的,你很委屈。你觉得你现在可以认真耐心地听我说说,为什么没有给你报名的原因吗?”(再次表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并征得孩子同意,确保他情绪不是很激烈后,再讲自己的道理和原因)
我就很详细地说了原因,并表示以后会注意。“你非常想参加这次比赛,妈妈觉得你有这样的勇气,非常好。妈妈下次一定会先和你商量,再决定是不是参加。这样的比赛未来还会举行,我们还有机会。”(提出替代方案和解决办法,让孩子不再执拗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上)
孩子掉了几滴眼泪后,很快情绪就平复了,转头去做别的事情了。
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大人如此,孩子更是没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重于讲道理。情绪不处理好,道理又能说给谁听呢。积极行动起来吧,好好体察孩子的情绪,给他理解和安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