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参加了一个儿童博览会。一进展馆,一半是游乐场,另外一半,则是儿童摄影、游泳和培训机构。可这些我并不感兴趣,我在展厅转了一大圈,终于发现一家卖绘本的展位。
这家比较亲民,摆出一副清仓大甩卖的阵势。他家的书都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便宜是挺便宜,可是这种绘本,确定是可以给孩子阅读的吗?这种垃圾绘本属于”模式化批量生产类型“,无论从角色、绘画和排版上,都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书只会糟蹋孩子的认知、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关于垃圾绘本的坏处简直不胜枚举,下次写文章会专门说,这里就不展开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那个家长的孩子,可能心更累。其实,孩子阅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父母的功利心。
每当我们带着想得到回应的目的给孩子读绘本,作为大人就会有很多焦虑和负担,孩子不互动,会挫伤我们坚持给孩子读绘本的积极性。
而孩子同样不轻松。我们一直追问,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道理?因为得不到期望的回报而批评孩子,给孩子读绘本就变成了心灵虐待,渐渐地孩子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不要让孩子自己看书
我每天晚上,都会给月儿读一本绘本,尽我所能用表演的方式读给她听,模仿绘本中每一个小动物的声音。
比如这套,《熊猫先生礼仪课堂》
当熊猫先生出场时,我尽量压低声音,模仿胖胖的熊猫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现在保密。”
当企鹅出场时,我又拉细嗓子,尖声说道:“我愿意等,熊猫先生。”
最后,当熊猫先生做好了一个超大的甜甜圈,我会张开手臂,大声说:“Surprise!惊喜!”
每当这个时候,月儿就会被我逗得咯咯直笑,然后她就爱上了这套熊猫先生,有好长一段时间每晚都要我讲给她听。
阅读是一种享受,要充满乐趣
对于已经完全能自己看书的大孩子,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者不露痕迹的送书给他们看,或者陪他们去图书馆。重点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读书”上,给他们最大的自由而不是压力。
如果孩子已经体会到了读故事的乐趣,我们家长能够以分享的心态和孩子交流,那么亲子互动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究竟要怎么互动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我在《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通过无压迫感的“这个故事你喜欢吗?”“说来听听”。如果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就当好听众。如果孩子拒绝发言,就尊重孩子,立刻停止,不要破坏孩子对阅读的好感。
而对于太小的宝宝,比如像月儿2岁之前,因为语言表达力有限,我在讲完故事后,就直接合上书本,绝对不会和她说:这个故事啊,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好的绘本不输出人生大道理,
而是向孩子展示世界另一面的美好。
现在的绘本,基本都不讲道理,而是描述一段有趣的体验。
比如现在月儿最爱看的这本:《不睡觉世界冠军》,书中用精美的画面展示了瑰丽的想象力。
还有我最喜欢的《纸袋公主》,颠覆了以往童话故事中王子救公主的结局,美丽聪慧的新时代公主要勇敢的做自己。
以及超现实主义杰作《三只小猪》,颠覆经典、重构想象空间。
来感受一下画风的清奇,反正我是完全看不懂。
儿童作家朱自强说过: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审美力和判断力,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疏导,而不是压抑,这就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智慧所在。”每一个故事都自有它的意义,这些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应该留给孩子自己。
生活的真相,是多面的,没有非对即错的标准答案,其中的林林总总,需要孩子自己在成长中体会。好的绘本不讲道理,它只是在那里,等着你翻开,看到生活的另一种样子,仅此而已。
最后,阅读好的绘本,
应该成为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回忆。
读绘本给孩子听,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我们每天花十几分钟,选择生动有趣的绘本念给孩子,孩子一定又高兴又满足。
这种喜悦也会传染给我们,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亲子之间交互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
卢梭说过:一本好的绘本,提供了一种方式,将父母的声音、情感、拥抱的温度与孩子的聆听,糅合成一段美妙的体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陪伴。
“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图画书给他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时,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松居直我曾看到一位妈妈形容她所理解的和孩子阅读绘本的感受:
“拿起绘本书,就像端起一大杯牛奶,我会把它分成两杯,一杯给孩子,一杯给自己,我们同时都尝到了牛奶入口时的丝滑,和喝下去暖暖的感觉,孩子的那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样她能茁壮成长。
而我的那杯提供了滋养,让自己经得起衰老。多年后,我们都会同时记得那时候一起喝牛奶的芳香和温暖的味道,这种味道,我想就是幸福的味道。”
愿我们在年老时,都能想起这杯牛奶的味道。与其说这是给孩子的礼物,不如说,这是送给我们自己的抚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