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的语言发展,有的妈妈开心,有的妈妈担忧,有的妈妈纳闷。
有的宝宝2岁的时候就能说出长句子,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妈妈感到很开心。
有的宝宝都3岁了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语,有什么需要急得直哭也说不出来,妈妈担心宝宝是“自闭症” ,都寝食难安了。
有的宝宝突然之间特别喜欢打电话和接电话了,电话铃一响,就跑到电话旁边,大声问:“你是谁?哦,挂了吧!”玩着玩着,会拿起电话,一通乱拨。有时会说:“妈妈,我给奶奶打个电话!”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宝宝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工具, 宝宝能否流利地说话体现了宝宝是否在很好地成长。
一般来说,宝宝在8个月时会无意识地发出“爸爸、妈妈”的语音,到1岁时会发22个字音。1岁以前处于语言理解阶段,主动语言比较少,这个阶段属于前语言时期,不太好判断宝宝语言发育是否异常。1岁以后,进入单词句阶段,说得较多的是名词和动词。 1.5岁 以后,宝宝的语言发展进入了多词句阶段,先是两个词语放在一起的双词句阶段,到了2岁半左右,进入电报句阶段,他的嘴里不断地蹦出新鲜的词语,而且逐渐地能说出复杂的完整句子了。
这个过程是宝宝语言发展的一个大致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特别的现象。比如,从1岁左右开始,宝宝从无意识模仿大人的话,到鹦鹉学舌般重复说词语,到重复说一句话,开始了语言的训练,随后会经历诅咒、说悄悄话、不断使用新词汇、思维和语言不同步而产生的暂时性口吃等。
儿童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刺激,印度狼孩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对语言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样的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说话方式、说话的水平可能大相径庭。为了让宝宝顺利地学习语言,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为宝宝营造一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妈妈在了解宝宝语言发展大致过程的基础.上,要对那些特别的现象有充分的认识。
宝宝“鹦鹉学舌”不是恶作剧,而是语言学习阶段特别的学习形式;宝宝毫无原因和道理地说出诅咒的话、有冲击力的话、恶狠狠的话,不要认为宝宝变坏了,而是他进入了诅咒敏感期;宝宝会突然趴在妈妈耳边嘀嘀咕咕,妈妈却听不懂宝宝说什么,这个时候笑一笑就好了,不要说宝宝故弄玄虚,因为他在寻找说悄悄话的感觉;家里电话响了,宝宝不让别人接,要自己接,妈妈也不要烦宝宝耽误了大人的事情,这也是宝宝语言发展过程中特别的表现;如果宝宝有类似口吃的表现,妈妈也不要着急,这只是暂时性的“口吃”,不是真正的口吃。因为宝宝的语言储备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速度是脱节的,等等他,让他慢慢说,就会好点。
宝宝语言的习得是个无意识的过程,没有人特意或者随时教宝宝。整个语言的敏感期,宝宝是通过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的。他是在无目的地感知语言。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声音对于宝宝来说十分重要,宝宝最初的语言学习是听到什么学什么。为了丰富宝宝听到的内容,妈妈可以每天给宝宝讲故事, 读的时候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稍微夸张。为了激发宝宝倾听的欲望,可以根据书中的文字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
有的妈妈为了脱身做自己的事情,会打开电视或者音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喜欢这么做的妈妈要注意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孩子长时间待在吵闹的电视机旁或环境嘈杂的托儿中心,孩子可能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说话。婴儿无法从背景噪声中辨别口语语言,除非这些话比噪声的声音更大。为了宝宝的语言发展需要,请给宝宝一段安静的时间或是一个安静的角落,多陪宝宝说说话。
当宝宝要说什么的时候,如果我们的面部表情比较不耐烦,或者是很急躁地催促宝宝快说,会让宝宝的思维混乱,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样,宝宝对说话可能有一种恐惧,会真的变得“口吃”了。
平时,妈妈和宝宝在一一起的时候,多和宝宝聊聊天,轻松自然地让宝宝讲一些事情,更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说话速度。
在家里,多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比如,宝宝有什么需要,让宝宝说出来,而不是不等宝宝说就满足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