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的图画书是不需要多余的语言的,无字书的美妙就在于,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这个美好的故事细节,迸发思维,刺激想象、引导互动。那么,如何帮助宝宝阅读无字书呢?
家长在带领孩子阅读前,最好先通读全书,对于全书的发展和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在给孩子讲述前,请宝宝也翻翻全书,由于没有文字的羁绊,在头脑中对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合作的讲述。
很多家长认为,认为无字书没有识字的阻碍,孩子就该自己看。其实,读图和读字一样,也是一种需要后天有意识培养的能力,看无字书不仅仅是知道画了什么,还要能感受到画所传递出来的资讯。因此,无字书也是需要大人讲给孩子听的书。
当家长拿到一本无字绘本时,不要急着翻开页面给孩子讲解书中的内容,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先认识封面和封底的内容。在封面和封底上,有许多我们需要去了解的信息,比如说,封面上呈现的画面是什么,有什么颜色?。
对于启蒙阅读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引导他们挖掘绘本里面的信息呢?例如,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它的眼睛、鼻子、纽扣分别是什么做的?谁做了这个雪人?……我们可以让孩子自主描述封面的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让他们进行信息的补充。
当宝宝拿到一本绘本时,首先最关心的通常是人物、动作以及最明显的情绪信息。而无字绘本由于没有文字,所以在讲述中容易出现混乱。因此,在讲述故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为书中的人物命名。
家长可以根据书名或孩子的喜好给主角取名,给主要场所、物品找一个合适的词汇,对于次要人物等则可以用比较随意的名称标识。
第一次阅读无字书时,建议由宝宝主导,在他感兴趣的页面停留,满足宝宝想要表达的欲望,并给予真诚地回应。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但未必能完整地或准确地了解图画书所讲述的故事。家长不用担心,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做基础,你和孩子就会有机会再读这本书,实施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次讲述无字绘本故事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只讲述与故事情节发展高度相关的内容。此外,我们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主人公的动作来呈现画面的内容。
在第二次讲述故事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挖掘更多的画面细节,可以在之后的再次阅读中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发现;在第三遍讲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更多丰富的描写和内心独白。
家长可以将孩子讲述的内容录下来,读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形成文字意识,理解说出来的东西可以被记录,体会自己能讲述故事的成就感。并鼓励孩子对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随着表达能力的逐渐提升,当孩子可以完整地把无字书的内容讲述出来以后,建议孩子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听,讲给其它家庭成员听。相信通过这样的分享,以及听故事的人的积极反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