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读
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能够把所有的时间、经历和智慧凝聚到想干的事情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成功。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这是众多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时三心二意,边做边玩,总要写到很晚,没有家长陪着就写不完,等等。
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
(1) 5~15岁是注意力训练的适龄期。
一般而言, 5周岁即可开始训练注意力,黄金期在小学阶段,15岁之前效果最显著。因为5岁之前的孩子大脑急速发育,加上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正在接触外面世界的繁华,人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注意力训练需要及早进行,注意力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2)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文具要简洁,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干净。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要尽量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影响孩子注意力。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线柔和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3)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走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2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则为半个小时。所以,孩子写累了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写。
(4)分解学习任务,定量完成。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定量完成学习任务。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渐延长集中做题的时间。 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已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5)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段时间(10~20 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一个让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6)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时,顺应他的需求。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不含电子产品)产生兴趣时,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7)跟孩子一一起过有规律的生活。
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增加注意力的稳定。
(8)对于低龄儿童,父母要提高陪伴的质量。
父母陪伴孩子时也要专注,尤其在参与他的游戏时要尽量投入,引领他玩得更深人、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切记,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作电子保姆。
(1)家长言行表现急迫。
家长急迫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学着家长说出情绪焦躁的话。虽然家长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及家事上更有效率,但是这样急切的心理容易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这样一来,一旦孩子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耐着性子去解决,而是先发一通脾气再说。
(2)考虑事情过于长远。
当然,眼光长远一些并非坏事, 但是眼光长远并不代表可以跳过现在。如果孩子长期被这样的价值观所教导,那么将难以享受和满足现有的一切,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对现在的专注力。
(3)过度放任孩子。
过度的自由和放任,对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有害无益。由于现在家长的工作都很繁忙,所以在把孩子接回家之后,很多人的办法就是打开电视给孩子看,或让孩子自由活动。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会养成一回家就开电视或自由散漫的习惯。像这样由于没有家长在旁边引导和督促,专注力的培养也就很难有好效果。
(4)常常打扰孩子。
当孩子很专心地自我活动时,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突然跟孩子闹一下,或是要求孩子去做别的事,这是一种非 常不合理的行为。如果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当孩子在很专注地游戏(非电子游戏)或看书时,家长最好不要频繁打断孩子,而应采用预告的方式或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铃铛、闹钟等。
(1)充足的睡眠加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注意力集中的保障
睡得好,精神就好,情绪才能稳定,白天上课才能注意力高度集中。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孩子睡眠时间要保证8个小时,每天9:30到10:00间必须睡觉。但也不能睡得过多,关键是要有良好睡眠的习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父母要能找到孩子最佳精神状态的时间。
(2)父母的榜样示范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取代的。我们很多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致志,自己却一心多用,比如说边看电视边吃饭,还有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却在看电视或者聊家常,有时还大吵大嚷,嘻嘻哈哈,父母如果都不能专心的把一件事贯穿始终,孩子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学习吗?有时父母聊天的内容会被孩子带进课堂,整天的琢磨,哪还能安心听课?注意力又谈何集中!
(3)让大脑休息一会儿
现如今最苦的人群莫过于初高中的学生,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到晚都是课,五天的学习加上周末的各种的神补,到了假期更是了得,好多孩子脑袋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充分休息的大脑,难免会开小差,要知道体育比赛还有中场休息,还有歇赛期,何况一个小孩的大脑啊!暂时的休整是为了更大踏步的前进。
(4)提高孩子单位时间的做事效率
有的时候家长会很贪心,不管孩子什么样都要孩子一晚上完成若干内容,殊不知贪多嚼不烂,每一件事都虎头蛇尾,不能完成得透彻就等于都没完成。如果一天只做一件事,这一件事还有明确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孩子的注意力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5)要培养孩子的长时兴趣点
兴趣是保持和提高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保持一定的关注,特别是长时关注是那些好孩子的特征。家长可以从外围入手,比如说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孩子的身体素质,提升意志品质,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艺术学习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升孩子的品味,改善孩子对事物的专注程度;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综合素质,书中自有追求,自有榜样,有了追求,人就会全神贯注的实现追求,注意力自然会集中起来。
(6)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好多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源于学习时间的冗长,冗长让人疲惫,疲惫自然不会集中注意力。所以孩子在家的学习时间要一点点的延长,不能一下子就弄得很晚,这就像跑步一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增加一点跑量,要是上来就跑的很长,以后别说锻炼了,就是走路都会成为问题,不适当就会废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