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俗话说,两岁三岁讨人烦,孩子动不动又哭又叫,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乱扔乱摔,这样的孩子谁看着谁讨厌,作为家长都后悔生了这个娃,那孩子到底怎么了?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进入trouble阶段,自身的表现与之前大大不同,不仅自身脾气烦躁吵闹,还会发起一些攻击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爸爸妈妈就会感觉孩子从一个天使宝宝变成了恶魔宝宝,太难管教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了。因为孩子的这种表现,家长也被逼的情绪爆发、失控,孩子不免遭受一些皮肉之苦,还会造成心理上的一些伤害。
这几天,表妹跟我抱怨,原来感觉生个孩子挺好,有趣孩子怎么这么烦人呢,之前一直都挺乖的,以为长大了一岁会更好,结果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动不动就又哭又闹,真想揍一顿,现在搞得老人都不愿意看着他,自己还得工作,每天压力也很大,家里又是这种情况,每天这火气憋不住,冲着孩子一顿吼,孩子越吼越哭,孩子嘴里还说着“我不喜欢妈妈”。表妹说这孩子到底怎么了,该怎么办啊,要不然这样下去,孩子心理产生阴影,自己也得被逼成火药桶,一点就着。
孩子这个突然的“烦人”阶段,是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只是每个孩子表现的不太一样,或者超级暴躁连家长都招架不住,或者虽然温柔但是也是一环套一环的给父母下套。这些表现行为都很正常,都是孩子的正常发育阶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时候,家长可以采取这些小妙招进行应对。
孩子是家长的软肋,家长就会很容易被孩子左右。孩子为了达到目的就会不择手段,不管是满地打滚、抱大腿还是大哭大叫发脾气,家长如果不忍孩子这样的闹腾,就心软满足了孩子的这次愿望,孩子就会记住原来这样的耍赖皮可以得到很多,那下一次孩子就会故伎重演,直到家长满足自己的愿望为止。
表弟家孩子今天两岁半,但是很明显就是一个小霸王,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所以对这个孙子那是溺爱的不能再爱,宠的不成样子不说,进入这个trouble阶段之后,变本加厉更加严重,不如意的时候,不仅对着爷爷奶奶大大动手,还会对着表弟和弟妹大吼大叫。
爷爷奶奶不感觉怎么样,还会乐呵呵的夸自己孙子真聪明,学会威胁人了,表弟和弟妹要进行教育,爷爷奶奶拦着不让,还说他那么小就是闹着玩,你个大人跟他较真什么,弄得表弟和弟妹也没脾气。赶巧的是老家有事,爷爷奶奶回家处理事情,这孩子又如往常一样想要东西,进行耍脾气,结果发现自己爸爸妈妈跟爷爷奶奶不一样,没有人关注自己,自己只好作罢,玩别的东西去了。
孩子能够变本加厉的进行耍脾气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他们会盯着家长的一举一动,根据家长举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孩子发现家长的目光没有关注自己,自己感觉无趣,就偃旗息鼓了。等孩子真正的平静下来,家长再跟孩子进行道理的讲解,这样孩子也能听进去,道理也能起到作用。
孩子在2岁左右,自我的控制能力很差,并且因为各项发育的不够完善,因为不合心意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不该出现的行为,或者破坏四周物品,或者进行自我伤害,这些都是一些超级危险和不好的行为,家长在孩子愤怒时候请要非常克制自己的情绪外泄。
朋友小李是个急性子,本来以为她会因为做了妈妈能够改性子,结果随着孩子的长大发现脾气越来越坏。因为关系不错,私下劝说和询问才知道,家里孩子自从进入两岁,每天别说鸡飞狗跳了,连自己都想跳脚。孩子软硬不吃,一不如意,小李再唠叨两句,这孩子就啪啪自己打脸,真的很使劲那种,吓人啊,小李也不敢硬来,怕打坏自己,只好满足愿望。随着时间推移,这孩子竟然从打脸发展成了拿头撞墙,小李更害怕,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因为情绪不稳定作出这种过激的行为时候,家长首先严厉的制止孩子的这些破坏行为,别伤害到人或物,然后给孩子一个安抚的空间,或者拥抱,或者静静地陪伴,让孩子慢慢的平静下来,等孩子的过激行为过后再进行道理劝说,让孩子吸取教训,懂得伤害的害处。
孩子受个体不成熟的支配,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内在好奇心驱动,会对大人对待事务的行为产生兴趣,他们分辨不出是否安全,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接触,他们只是想与大人一样而已。
朋友昨天嘱咐我,有些时候千万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原来前几天,孩子不知道怎么就盯上了家里那个开关插座,一直想着去尝试。当时家里人一直以为他想动插在花瓶中的鲜花,把他拉开并跟他讲鲜花怎么怎么样,他开始烦躁发脾气,家人无奈,想着鲜花也没危险,大不了也就是孩子把花瓣摘了而已,就放手让他过去看看。
结果,孩子一撒欢看似奔着鲜花去的,其实是冲向了鲜花旁边的插座,上去就冲着那个插座开关一摁,然后咯咯的笑起来。这一举动把家人吓坏了,赶紧把这孩子拉开,任孩子哭叫,坚决不松手。
孩子对于外界环境中的潜在危险不能预知也无法判断,照顾孩子的家人就要多费点心,看清孩子意图,对于危险性的物品或者行为,坚决的抵制,不允许触碰,给孩子设置安全界限,该严厉严厉,绝不容许对待安全的事项进行商量,否则受到威胁时候,那就不仅仅是安全事故了。
当然,孩子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危险的,他们会因为从躺、爬到走,视线的变化,会对家里隐藏性的东西产生探索兴趣,比如抽屉的开合,比如大衣门厨的推拉,等等,他们会好奇心泛滥,学着大人的模样进行尝试。
很多家庭怕孩子夹到手或者伤到自己会采用安全护角或者安全锁扣,不让孩子打开,导致孩子更加好奇。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放手并陪同孩子一起探索,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一下,既有助于孩子协调能力的发育,也多一些社会经验。
孩子还不会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家长在孩子进行模仿、参考的时候,要多一些耐心陪伴,多一直支持的鼓励,让孩子更好的接触这些无危险行为。
孩子到了两岁,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开始很简单的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开始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紧紧地握在手里,体现了很强的独食效应。他们的自我觉醒,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意识到东西如果被拿走自己就没有,他们越来越热衷于将东西圈在自己手里,哪怕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们认为只要喜欢拿在手里那就是自己的,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利他”想法的。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邻居小朋友来玩,爷爷奶奶就把家里的玩具拿出来给这个小朋友玩,孩子就不干了,他抱着玩具不松手,只能自己玩,其实平时的时候这些玩具都不玩,结果发现爷爷奶奶要给别人玩,他的脾气就上来了,大喊着玩具是他的,谁都不能动,邻居小朋友还不错,相对比较乖,但是也被孩子这种脾气吓到,哇哇的哭,邻居赶紧带孩子回家了,然后家里孩子也安心的把玩具放下又不玩了。
孩子这种自己不玩也不肯让别人玩的情况,确实尴尬,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就会无视孩子的这种行为,直接从孩子手里把玩具或者其他东西抢过来给对方玩,孩子没有办法阻止,只有大喊大叫耍脾气,家长还嫌弃孩子不听话,说不听,真正的根源在于家长的不理解。
孩子的物品,那归属权就在于孩子,孩子的处理可能欠妥,但是相对于他们的年龄和发育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并且他并不懂得分享到底带来了什么,只是感觉到了失去之后自己不能玩而已。他就是处于一种简单的私自阶段,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可以进行引导孩子但是不要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图做,这相当于让孩子一直克制自己本心去成全那些所谓的公众之心,他们目前的生长阶段还达不到那个情况。
如果真的细细的分析孩子的表现,两三岁也并不是那么让人讨厌,只是因为掺杂了我们作为大人的那种“小人之心”才会感觉孩子一点都不大方,一点也不可爱,一点也不听话。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看孩子的这种小变化的细节来源,看到的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但不会真正的技能使用,看到的是孩子想做主但是家长强迫的无奈,看到的是家长自以为是的挑战孩子幼小的神经。
孩子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也并不是真的Trouble,只是他们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也不懂得如何去完善,家长多对孩子进行一些相关指导,孩子也就不会如开头那样都不愿意看,还都烦的情况了。
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出现讨人烦的阶段,可能都会出现讨人厌的行为,家长不应该嫌弃、烦躁,而是耐心、细心帮助孩子走过这个“讨人烦”,走向“人人爱”。
【文/布丁妈妈】四岁男娃职场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育儿、亲子,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