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树

孕育养娃神器

育儿问题搜这里
树*****

有点小失落啊

娃最近是厌奶了么,吃几口奶就各种打挺挣扎,痛苦的样子,抱起来或者换个人抱就安静了。平时都是奶睡的,今天哭着不肯吃奶,他奶奶抱了会儿居然睡去了。现在只有迷糊时吃奶可以吃的比较好。有点小失落啊,桑心。各位宝妈,这种情况一般持续多久啊
举报
最佳回答
其他回答
树友u15533570
不是迷糊的时候塞奶进去,是清醒的时候吃,吃着吃着吃迷糊了应该不算迷糊奶吧
2014-01-17 福建省 0
举报
树友u15535709
我喂宝总是喂着喂着宝就迷糊了,嘴一直在吮,能吃出来几个奶阵,算迷糊奶吗?他精神的时候没耐性,反而吸不出来奶阵
2014-01-17 广西壮族自治区 0
举报
树友u15530924
不管厌奶是因为什么发生的,纠正厌奶都得靠孩子自己恢复饥饿感。饿了才会主动要吃。不饿的孩子为什么要吃?尤其是因为情绪原因,因为生活秩序被打破而厌奶的孩子,还有经历过频繁喂奶,硬喂奶,已经对吃奶产生严重抵触的孩子,更要把让孩子感到饥饿当作第一重要的事情来做。当饥饿感战胜了情绪,战胜了抵触,孩子才会主动选择去吃奶。 这就是纠正厌奶的“一个中心”:一切围绕着让孩子感到饥饿来操作。 所以,家长要好好反思一下孩子厌奶以来你的各种“对策”,到底是帮孩子结束厌奶的,还是起到了反作用。下面讲讲最常见的几个起反作用的对策。 误区1.频繁喂奶 你没胃口的时候,别人一会儿一来劝你吃,你什么心情?烦不烦? 经常看到有的人说,“喂一天才喂进去100多毫升”。 你喂一天,孩子这一天都用来抵制喂奶了。为了吃进去这100多毫升奶,付出了让孩子更加讨厌吃奶的代价。 还经常看到有人说,“孩子饿得直啃手,啃衣服,就是不肯吃奶,硬喂也能吃点,可吃几十毫升奶能哭好几场”。 孩子哭你还要硬喂,孩子要不要恨死了吃奶这件事儿,恨死了硬喂他吃奶的人?尤其是如果妈妈亲自硬喂,孩子本来就厌奶了,还想让孩子再厌妈么?连妈带奶都厌了,孩子啥时候能再愿意回到妈妈怀里吃奶呀?不管你是用奶瓶喂奶粉,还是亲自喂母乳,在妈妈怀里吃奶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你别非要把它和强迫、恐惧、厌恶联系起来吧。 误区2.喂迷糊奶 很多孩子清醒的时候坚决不吃,困了迷糊了就吃了。所以很多家长就趁着这个时候喂奶,一喂喂了一两个月,孩子还是只肯吃迷糊奶,大人愁得不行不行的。 你想想看,为什么不清醒的时候就肯吃了?是不是说明孩子厌奶是情绪原因造成的?半睡半醒了,孩子的大脑不怎么思考了,情绪不怎么反应了,于是就吃奶了。是不是说明孩子其实还是知道饿的,但是清醒的时候,有某种情绪或某种想法,这情绪或想法让孩子宁肯暂时饿着也不要吃奶?所以,如果当妈的不去解决孩子的困惑,缓解孩子的情绪和思想负担,眼睛只盯着奶量,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同时孩子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感受远不如那点奶重要?是不是觉得妈妈根本没把自己当个有精神需求的人看待?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老公,只是给你买衣服买东西却不肯跟你好好唠唠嗑儿,听听你的心里话,你什么感受? 而且,如果你喂迷糊奶喂上一两个星期,孩子的生活习惯就被你修改了。孩子就会认为,吃奶就是应该在困了的时候,其他时间压根儿就不是吃奶的时间。于是,清醒的时候不吃奶,就被大人当作一个生活秩序给孩子固定下来了。 误区3.不吃奶就喂辅食 6个月以下的孩子还没到添加辅食的时候,喂辅食只能让孩子不觉得饿,但是孩子还消化吸收不了辅食中的营养。这么喂,会让孩子营养不良的。而且没有了饥饿感,孩子凭什么想吃奶呢? 有人说,尤其是老人,以前的人给很小的孩子就吃饭了,不也都很好么?借用vccandy一句,以前的女性还都用月经带呢,现在怎么都用wsj了?再借用海参崴两句:以前的女性还缠小脚呢,现在怎么都不缠了?以前的都还在家里接生呢,现在怎么都去医院生呢? 误区4.母乳挤出来瓶喂 很多母乳妈妈发现,孩子不肯直接吃母乳,但挤出来瓶喂孩子就能吃进去一些,于是亲喂改瓶喂了。且不说瓶喂母乳损失了多少母乳喂养本应具有的好处,单就厌奶这个问题来说,瓶喂很多时候也只有迷糊奶才能喂进去,并不解决厌奶的问题。瓶喂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还是在厌奶啊。那你每天辛苦的挤奶意义在哪里呢?何况瓶喂还有很多瓶喂的问题。 母乳喂养不只是喂孩子食物,要考虑的远不仅是营养因素。 母乳的好处,除了营养,其他全都是和亲喂这个形式联系在一起的,包括给孩子安全感和自信,预防吮指癖、恋物癖和口欲期固结,帮助学步儿更快的从沮丧中恢复投入探索等等。而且,瓶喂母乳从第一天起就消耗妈妈本可用来陪伴、观察、帮助孩子的时间。尤其是在孩子能爬能走之后,有大量的活动和探索需要成年人去帮助。如果妈妈还要上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耗在吸奶器上的每一分钟,都是要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的。 那么纠正厌奶该怎么做呢?记住下面的“两个基本点”: 1. 拉长喂奶间隔。 至少每三四个小时才尝试一次喂奶,如果孩子不吃,那就连第二下都不要尝试,立即把奶瓶拿走,或者把你可爱的乳房盖上,一个小时之后再尝试。 2. 不要喂“迷糊奶”。 有的妈妈说,怎么才算迷糊奶? 如果孩子想睡觉了,主动来寻找母乳或奶瓶,那就应该喂奶,因为这是孩子正常而自然的举动。 如果孩子想睡的时候,没有找奶,拍拍哄哄就睡了,那就不要喂奶,无论此时喂奶孩子是否愿意吃。有的妈妈说,这时候喂就能吃,我为啥不喂呢?你想想,孩子能吃进去就说明是饿了的,那么等他睡醒了,更清楚自己饿了的时候再喂,那不是一个鼓励他因为饿而主动进食的好机会吗?何况你此时喂奶,孩子慢慢的会形成只有睡觉时才吃奶的坏习惯,就像上面解释过的那样。 至于为了让孩子吃奶,特意把孩子拍哄摇晃迷糊了来喂的做法,就更是不应该了。这简直就是主动培养孩子不睡不吃奶。 总的来说,让孩子感到饥饿,拉长喂奶间隔,不喂迷糊奶。把握住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纠正厌奶就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 补充:这篇文章写在2年前。两年来我见过,帮助过很多厌奶的宝宝,现在来补充些基于观察的经验。 很多所谓的“厌奶”宝宝,其实只是因为缺乏运动(无论是体力运动还是脑力运动),卡路里消耗太少,不需要多吃而已。而运动少,又往往是因为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时间长了,宝宝自己也没了玩心。 宝宝缺乏运动的常见表现: 1. 两三个月的孩子了,还经常躺抱很少竖抱(你想过宝宝24小时看天花板有多无聊么?) 2. 所谓运动就是每天做被动操(被动运动消耗的卡路里只有主动运动的1/5;被动操这东西谁发明的?我个人认为,这东西纯粹是运动大人的。) 3. 两三个月的孩子了,手里能抓着玩的东西只有几个摇铃(这时候孩子的小手需要大量的抓握,触碰,有目的的挥舞等等,需要接触大量的安全物品,尤其是生活用品。即便不考虑运动消耗卡路里才能多吃,也得考虑下孩子大脑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发展吧。每天就那么几个摇铃,难道孩子能像老爷爷一样,每天手里就几个核桃转啊转的还挺满足,自己觉得就锻炼了?) 4. 两三个月的孩子很少趴着,四五个月的孩子很少坐着,五六个月的孩子坐着歪倒了大人就立刻去给扶起来(这些都会让孩子的躯干缺少适合当前月龄的活动) 5. 出门遛弯,孩子总是在手推车里躺着,或者总是在大人手里听着大人聊天(抱孩子起来看看好么?抱孩子去近距离的看看花草树木,围墙栏杆,小动物,安全的前提下摸一摸,好不好呀?所谓“长见识”啊~~~长见识了,脑子就转了,就脑力运动了,就促进发育了,就消耗卡路里了。躺着或者听着唠嗑发呆的话,你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 6. 所谓“和孩子玩”,都是逗孩子玩,而不是陪孩子玩儿(给孩子点独处的时间,不要总是去娱乐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去注意,去被吸引,去关注和探索他自然感兴趣的东西。这是最好的学习,也最能让孩子运动身体和大脑。如果孩子喜欢你陪着,你在孩子身边缩小点自己的存在感吧。总是逗孩子玩,去娱乐孩子,孩子的感觉就好像成年人每天都在看电视) 7.........其实不胜枚举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吃的少,总是要吃但每次吃几口就不耐烦,容易唧唧歪歪的时候,考虑下是否这孩子太无聊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后,再来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孩子厌奶,都怪大人!
2014-01-17 河北省 0
举报

广告

宝妈也在问类似的问题

更多

相关知识

更多

其他宝妈还搜了

探索更多宝妈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