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弟子规后的转变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的结晶,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序》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内容。《孝》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泛爱众》告诉我们要爱护所有群众;《余力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用的知识。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时候,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想起我自己,妈妈让我去洗澡,我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的。妈妈让我帮她做点事情,我总是极不情愿的去做。回想起这些事情,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我做事情一定要干净利落,不再拖拖拉拉,懒懒散散了。 这学期,我校一直在开展“弟子规,我践行”的活动。我们学校研究的主要是《余力学文》这一部分。通过学习,我们班的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以前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所以积累就非常的少。学习完《余力学文》这部分后,我们班的同学每天坚持在课余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渐渐地喜欢上了读书,这使得同学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同学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知道了对待学习要认真严肃,学习要主动自觉,要做一个学习的主人,学习要细心专心;在卫生方面我们做的也是毫不逊色,物品摆放整齐,教室变得非常整洁。既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又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感到学习很快乐、很轻松,不再有烦恼,学得开心,有滋有味。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