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是什么?
通俗讲,早教就是从孩子出生开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孩子多一些刻意的引导,让孩子的各项早期潜能得到发展。
早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虽然幼儿期的孩子发育还不完全,但不代表没有对外的感知能力。
早教重要吗?
脑神经科学指出,人的脑容量虽然在出生时有很大的遗传因素,但人脑的神经元通路是可以通过刺激而增加的。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非用即退,不用就会退化。
3岁之前,孩子的神经元网络还在形成当中,大量神经之间的突触的形成,主要还依赖于生活体验和学习。所以如果给孩子创造环境,那他就有更丰富的学习和探知的机会。孩子会从很多体验和自我探索中,加强自我认知。
早教对孩子的影响,犹如滋润绿芽的甘露,孩子每天的变化,都在超乎你的想象。
不去“早教中心”,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
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学龄前孩子的认知启蒙。早教中心,是实现早教的一个理想场所。但是,如果你自身具备成熟的早教理念与实操技能,那么“处处皆早教”。这些场所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还是引导的人、引导的方法以及引导的环境。
早教应该怎么教?
0-1岁:
视觉开发: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些黑白卡和颜色鲜艳的玩具。
听觉开发: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唱歌、讲故事,与他(她)咿呀咿呀地对话。即使完全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父母依然可以陪着孩子说话。
触觉开发:将不同形状、不同质感的玩具或者蔬果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自己去触摸去感受,从而刺激孩子的触觉神经。
俯卧抬头练习:用带响声的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的视线会追逐玩具,从而帮助练习俯卧抬头。
带孩子外出:经常带孩子外出,可以增强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力。例如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家长一起逛街、聚会,这样既能增加亲子感情,也能发展孩子的行为和认知能力。
1-2岁:
对话练习:孩子已经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啦!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简短的对话练习,例如:家长在要离家出门时,可以一边说“再见”,一边轻举孩子的手做挥手动作,动作可反复。
行走练习:家长们可以适时地和孩子玩一些类似于藏宝的游戏,放手让孩子独立行走,偶尔摔一下,对孩子学步也不是坏事。
认知练习:这时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找东西、分辨颜色方面。给宝宝一些画笔,让他们尽情地去表现,不要刻意规定画什么,让宝宝随心所欲地涂抹,这样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2-3岁:
孩子已经可以和你聊天啦!爸爸妈妈可以特意策划一些和孩子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可以玩一些发散性思维的小游戏,比如积木、几何板等!
在不同阶段孩子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日常与孩子进行的交流接触、游戏以及训练,需要符合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记住: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最好的教育永远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早教是教孩子成长,不如说是教家长成长。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这才是真正的早教。
不是正襟危坐的学习才是教育,每时每刻,生活处处是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