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似乎是个男女老少通吃的综艺,已经播到第五季了,仍然在持续升温,观看人数居高不下。
扰得菌菌我也没把持住,回到家也跟着菌嫂看了起来。本来呢,菌菌我是个苦心孤诣老学究,俯首甘为孕育匠的好大夫,平时是不娱乐只看报的,你们说对吧(求我阔爱滴菌粉们挺住,别拆穿)。
结果跟我媳妇儿这一看,别说,这节目还真有点意思。我还真看到不少与我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应该向这些明星老爸学习的地方。
吴 尊
1. 耐心包容,让孩子自由释放
吴尊一人带两个孩子,还能随时照顾到两个小毛孩儿的各种情绪,把两个个性十足的小孩都照顾地无微不至,确实不容易。暂且先撇开这些不谈,菌菌我非常喜欢他们父子(女)之间的相处模式。
我们可以从短视频看到几个关键词:一起玩、调皮、自由释放、耐心
在孩子调皮的时候,他很清晰地认识到调皮是他们的天性,这个年龄的孩子本就懵懂、爱捣蛋胡闹。而这种调皮捣蛋,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源泉。在和这个年龄的小孩相处时,与其不断说不可以,不如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让他们自由释放天性。
在吴尊眼里,“父亲”不是个威严的代名词。他不用父亲的说教讲道理,而是走到孩子中间去,让自己化于童真当中,和他们一起玩。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无缝地拉和了一个成人和孩子的距离感,让自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无形当中就把正确的思想和做法全都灌输给了孩子。
2. 真正做到平等,让孩子行使表达权
当轮到吴尊一家挑选石头(石头相当于房间的钥匙)时,女儿NeiNei立刻大喊要那块四四方方的灰石头。
吴尊这时首先问儿子Max,你同不同意?这是平等的第一步。
Max表示不喜欢姐姐的选择,自己更喜欢尖尖的小石头。这时候要怎么做呢?从石头样貌大概猜测姐姐的石头房可能更好,听姐姐的?或者姐姐大一些,告诉她应该让着弟弟选尖石头?不,他都没有。
我能想到最公平的方式大概就是让姐弟自己商量,让他们自己决定听谁的。但吴尊比我高明多了。他几乎没有经过思量和挣扎,指着另一块黑色的石头说:“那我选这块,那我们来猜拳决定吧,石头剪刀布?”
三人最终用最公平的方式来抉择出了他们接下来要住的家。
他这个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有两个好处:
一、 避免了姐弟两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很好地将潜在矛盾扼杀在摇篮里。
二、给孩子们巧妙地植入了平等的观念。房子是未来他们三人将要一起住的,而不独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人。不因为爸爸可能更智慧而选择条件最好房子,也不仅仅是谦让、是委屈、是包容。而把他们该有的权利还给他们自己,在涉及大家的共同所有物时,没有爸爸和子女、姐姐和弟弟之分。我们的决定,我们一起来做,谁也没有特权,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陈小春
1.举手说“我先!”
陈小春身上确实有种大哥的气质 。遇事不退缩,每次都能直面困难和挑战,做出了真正的“大哥”范儿。
他的“勇当先”,从第一期就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家初次见面,对节目游戏套路都还不熟,当村长问谁能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时,陈小春丝毫没有犹豫,就爽快地带着Jasper来接受挑战。
他的踊跃非常特别的一点在于:举手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一种常态化的积极态度。我们从后面的每期挑战中都可以看出来,他的“我们先”是种很自然的举动,是不畏惧、不退缩,是带着Jasper直面“惨淡”的人生。
Jasper其实是个比较害羞的男孩儿,我们可能看他的样子软绵绵的,但大家注意到没有,每次在面对挑战时,他可能很懵懂、不知所措,但他很少哭,基本都能和爸爸、和伙伴一起面对。 他和陈小春相反,春哥外刚内柔,而Jasper外柔内刚。小Jasper内心的这种“刚”,这种坚强,一定与他爸爸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2. 爱≠纵容
陈小春刚开始对Jasper确实有点凶,但他的凶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比如Jasper第一次见扩音喇叭那次,小小春沉迷手持喇叭喊麦不能自已,完全沉浸在自己大喊大叫的快感里,完全没注意村长在给大家通知事情。
陈小春告诉他:
可奶萌的小小春还陷在自嗨模式里,没有听懂爸爸在说什么。陈小春又重复了几遍,他还是没明白,这才让暴脾气的春哥发起了怒。
这件事,包括他刚开始的很多处理方式,确实都比较凶、显得缺乏耐心。但是,他在教育儿子,尤其是在面对他人时,对儿子秉持高要求,绝不纵容。这多少带着些“大哥”的江湖义气,在家对内可以细讲慢说,但对外你必须做好。要懂谦卑、有礼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虽然做法欠妥,但春哥的育儿观:我挺!
3. 气愤时仍能保持理性,并敢于向孩子认错
陈小春是这样一个人:我虽然严厉,但是,我不会滥用“爸爸”的权威,如果我错了,那我二话不说立马认错。
Jasper的这一幕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一个孩子在受到委屈时不哭不闹,而是面对面地质问,我很钦佩。但陈小春的表现也很棒:在气愤中依旧保持理性,能够听进去孩子的话并反思和认错,这是陈小春非常大的一个优点。
晚上睡觉前父子两接着沟通:
我们可以看到,陈小春和儿子相处时,其实有点把儿子当大人看的意思。直来直去,爱你我就直接告诉你,不爽你我也直接表现,你做得好我点赞,我错了我就立马认错。
这其实是存在问题的,成人的世界孩子是没法那么快感受和理解的。但他后来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承认。在逐渐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他在一步步地变好:从一言不合怒目而对到耐心讲解、从生硬拉拽到细致呵护。
及时认错,自我反思,快速调整,这样不断进步的爸爸当然值得我们学习。
刘畊宏
1. 适时舒缓孩子情绪
刘畊宏照顾女儿我是服气的。如果我有这么一女儿,我肯定没他照顾得好。他很爱泡芙,把小姑娘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从不吝啬自己的爱。看了他两,我信了“女儿是父亲前世的亲人”这句话。
在海岛上找房子的时候,由于他们的住处很偏,他们顶着大太阳找了好久还没找到。在快要下台阶时,小泡芙略带委屈地说:“我不喜欢走下坡”。
虽然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这么一句话,但刘畊宏却很快意识到女儿内心其实快崩溃了。而不仅仅是她说的那句“不喜欢走下坡路”这么简单。太阳很晒、孩子很小、他们确实已经走了挺久,从她的体力角度考虑,她现在肯定很累了,她很需要休息和安慰。
刘畊宏能细致地观察孩子,在孩子情绪发生变化时,站到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及时抚慰孩子,这对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
2. 从小开始自我保护
教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越早越好,永远别嫌孩子太小。小朋友对自己的身体是没有概念的,很懵懂的。爸妈如果不帮助孩子建立性别观念,孩子就会认为:爱我就可以亲亲、喜欢我就可以抱抱,这其实是很危险的。而刘畊宏在这方面的教育就做得很到位。
嗯哼因为玩具被没收大哭不止,为了安抚嗯哼的情绪,小泡芙热心表演单杠给大家看。但小姑娘对“身体隐私”没有概念,穿着裙子就玩起了高抬腿。刘畊宏连忙告诉她这样不对。
嗯哼偷亲小泡芙是对是错在网上引起很多热议。但在这个问题上,菌菌我留意更多的是泡芙爸爸刘畊宏的做法。
在杜江向刘畊宏当面说起的时候,刘畊宏并没有当面指责嗯哼,当众的指责也许能够更让两个宝宝都对这件事加深印象,引起警戒。但是,这并不是面对孩子最好的做法。
呵斥或者翻脸,其实孩子们并不能理解爸爸为什么突然发火,反倒会引起孩子的错愕,感到爸爸是“大惊小怪”的盲目,或者“再也不能和那个男孩玩,他是大坏蛋”这样的极端想法。
刘畊宏选择了私下和女儿谈心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这样的贴心交谈,可以让“突然被亲吻”的孩子不用在短时间里承受慌乱和错愕。等孩子心情比较平和时再慢慢告诉她道理,了解这件事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做,这是最好的方式。
杜 江
1.是爸爸更是朋友
杜江和嗯哼是最逗的一对儿父子,嗯哼经常爆出金句“怒怼”亲爹。
在轮到杜江玩游戏,要用夹子夹脸的时候,嗯哼毫不客气坑起了爹,他向村长建议说:
这真的是亲儿子吗??求杜江内心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但他其实只是开玩笑,等真的上了战场,这鬼机灵当然还是给亲爹助威的。
嗯哼坑爹坑得这么愉快,归根结底,还是得爹愿意不是。
从杜江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严父的影子。他是真的把儿子当成朋友哥们来对待的。杜江允许儿子“越矩”,允许儿子和自己开玩笑,他把自己的儿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允许儿子展现自我、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这种“放手式”教育,是孩子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孕育的源泉。
2.允许害怕,但不可以放弃尝试
嗯哼在和大家熟悉之后虽然很调皮,但因为4岁了还没上幼儿园,在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时,其实比其他小朋友更容易害怕、更胆小。
在地道里和小朋友们做任务时,嗯哼害怕成了这个鬼样子:
然后,他就脱离了队伍哭着出了地道找爸爸,杜江把他安抚过后,做了这么一件事:
还有在钱庄做任务时,嗯哼又被陌生的钱庄掌柜给吓着了。掌柜两个问题一问,这家伙就情绪失控,又哭着回去找爸爸了。
见到嗯哼之后,两人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杜江:“没事,我这不是来了吗”
嗯哼:“爸爸,我想你了”
杜江:“我也想你,儿子”
……
杜江:“那你这边任务完成了吗?”
嗯哼:“我这边任务没完成,因为我想你我就一直哭”
杜江接着说:
看到嗯哼的情绪一点点稳定下来后,杜江告诉他: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嗯哼:
每当嗯哼害怕的时候,杜江都没有只停留在抚慰层面。他不为了平复孩子的情绪而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让他远离一切他害怕的事物。而在每一次安慰过后,都再带儿子体验一次他害怕的事,帮他正视陌生,克服恐惧,教他如何一步步变成坚强的人。
你胆小我不怕,因为我会牵着你的手——带你走向坚强!
当然,这些老爸也并不完美,他们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每个父母都不可能完美,我们只求在自己的育儿路上多取人所长、避人所短,努力变得比过去好一点,再好一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