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营养报告》显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营养不良。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营养不良就是饥饿导致的消瘦,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科学家对营养不良的定义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正如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一样,仅仅定义为食物或某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素吸收和利用障碍导致的一种状态;第二个阶段学者赋予营养不良新的内涵,将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剩两种;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2015年ESPEN发表了专家共识,提出了营养紊乱的概念及其诊断体系,将营养紊乱分为3类,分别为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异常及营养过剩。
说了这么多营养不良的定义,那营养不良,准确的说是营养紊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它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就存在于我们身上,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1、儿童生长与发育不良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就儿童而言,其营养不良的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生长迟缓,低于同龄标准身高;另一方面是消瘦,体重低于同身高的儿童;再者就是超重,体重高于同身高的儿童。家长需要及时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
2、个体消瘦或易受感染
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体重丢失、皮下脂肪、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脏器官萎缩等;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摄入基本满足引起的外周组织水肿及腹水;或者是以上两种的结合,这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营养不良者往往体质差,免疫力差,反复发生感冒,消化不良等等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正常人高。
3、过度肥胖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胆固醇
这些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富贵病,其实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营养失衡引发的脂肪堆积,起初是超重、肥胖,严重的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
成人超重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多、体重指数(BMI)≥25;成人肥胖症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多、BMI≥30。
4、缺乏重要的维生素或矿物质
铁、维生素A、锌、碘、叶酸摄入不足引起的不良症状,比如铁摄入不足导致的贫血,维生素A摄入不足导致的“夜盲症”、叶酸摄入不足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胎儿发育不良等。
《全球营养报告》显示,在非洲和亚洲,每年营养不良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而在预防营养不良方面每投入1美元便可带来16美元的投资回报。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营养不良呢?
1、合理营养,均衡膳食。有意识的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即保证能量的充足供给又不过剩。食物的摄入在于种类多而不是单一食物重量多。不偏食、多花样,每天保证五大类食物的均衡食用。每天最少食用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
对于孕妇、乳母、婴幼儿、特殊体力劳动者,应该特别注意摄入足够的营养。
2、注意卫生,安全饮食。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同时注重烹饪操作细节,避免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如寄生虫感染、急、慢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导致的胃肠道疾病等。(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