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喜欢通过惩罚教育孩子,认为惩罚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有些父母认为惩罚孩子不仅没作用,反而有害。到底该不该惩罚孩子?
两个被妈妈惩罚的孩子
朋友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妈妈在某一天惩罚两个孩子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这天早上,两个小孩在客厅里玩耍,双胞胎姐姐小A玩着玩着站到了沙发上,一边跳着一边高高地抛起玩具,玩具落在了茶杯上、电视机上……一个小茶杯差点掉地上。妈妈生气地过来训斥,还打了一下小A的手掌。小A闷闷不乐地坐到了地上,埋头玩玩具。
下午的时候,两个小孩等待妈妈给她们讲故事,但妈妈一直在聊电话。小B觉得有点不耐烦了,站到了沙发上开始高空抛玩具,玩具同样落到了茶杯上、电视机上……妈妈匆匆挂了电话,生气地过来训斥,还打了一下小B的手掌。
从此,再也没见小A高空抛玩具,而小B却经常高空抛玩具。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是其他小孩,结果的不同可以推测是因为性格的不同导致。但这两个小女孩可是同卵双胞胎,性情几乎一模一样,那么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两个小孩抛玩具的出发点不同。
第一个小孩抛玩具是为了好玩;第二个小孩抛玩具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一个达到了反应消退的作用,一个达到了反应强化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妈妈的惩罚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也就是一个有效果,另一个却起到了反效果。
那么,惩罚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曾经认识一位恶毒的妈妈,小男孩3岁,吃饭经常会掉饭粒,每一次饭后妈妈都要搞一次卫生,妈妈因此很生气。为了“教育”孩子,每当小男孩吃饭掉一颗饭粒,这位妈妈就用烧着的香烫一下孩子的嘴唇,烫得孩子满嘴的水泡。结果孩子再也不会掉饭粒了,因为可怜的孩子再也不想张嘴吃饭,每当开饭就浑身颤抖。
行为心理学家GJ Bertsch认为,严厉惩罚对抑制一种反应有永久性作用,包括抑制诸如进食类的基本行为。即重度惩罚对于阻止孩子的行为有特效,但是重度惩罚是魔鬼,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扭曲孩子的心灵,任何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不会重度惩罚孩子。
轻度惩罚呢?
效果难以估计,对有些孩子有效,对有些孩子无效。就像文章开头的两个扔玩具的孩子,你有时很难判断她们的目的。就好比一个孩子抢玩具,你打了一下他,他可能再也不敢再抢,但有些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照抢无误。
重度惩罚后遗症大,轻度惩罚效果不能预计。那是不是可以尝试轻度惩罚呢?
不是的。无论有效果还是没效果,惩罚都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惩罚会孕育邪恶的种子。美国育儿作家艾尔菲.科恩在认为,惩罚再怎么小心翼翼都会产生副作用,而且不会带来理想的效果,最好是不用为好。
1、孩子有厌恶或恐惧情绪
惩罚无论是体罚还是严厉的批评,孩子们都不喜欢,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人揭短。有些孩子面对父母的惩罚会恐惧,这最终会限制了孩子行动的积极性;有些孩子会产生厌恶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2、引发孩子的攻击行为
惩罚因为会引发厌恶和恐惧,弱小的孩子会转移愤怒。比如一个孩子被爸爸惩罚打屁屁后,孩子可能会暗地里打自己的小妹妹,或者出门后打邻居小朋友。
既然惩罚不好使,那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展心理学家Elizabeth Gershoff 在《体罚孩子》(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一文中指出,强化孩子好的表现永远比惩罚不良行为的效果好得多。
举两个真实故事。
故事1: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时,该学校有一位小男孩因为拿石头砸同学的头而被投诉。先生让小男孩到他的办公室来一趟。
先生进门后,掏出一颗糖给了小男孩:“你比我先到,证明你重视这件事,值得表扬。”小男孩露出惊讶表情。接着先生掏出了第二颗糖:“我让你停止你就立即停止了,值得表扬。”小男孩差点哭了,内疚地说:“先生我错了,即使那位同学有多大的错,我也不应该这样。”先生掏出第三颗糖:“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没有一点儿惩罚,这个孩子从此不仅非常尊重陶行知先生,并且严于律己。
故事2:
我小时候二年级时来了一位秃头的滑稽老师,行为有点懒散。因为他一点也没有老师的正经样子,很多调皮的孩子喜欢捉弄他,就像我奶奶当年说的,家门不幸,我也成为当中的一员。这位秃头老师上课时喜欢脱掉鞋子,然后翘着二郎腿一边不停地在讲台上抖脚,一边讲课。我当时坐在第一排紧挨着讲台的座位。
一次上课时,我伸出脚趾把秃头老师的一只鞋子夹了过来,偷偷地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当放学铃“叮铃”一声响了之后,秃头老师伸着光脚在讲台桌下摸索,穿上了一只,另一只摸了很久摸不到,一低头鞋子不见了!“谁?谁见到我的鞋子?”秃头老师气急败坏地怪叫,他这一怪叫把我吓坏了,我慌慌张张地背着书包就要溜。“你,站住!”秃头老师单腿跳着抓住我,我心想这下惨了。
我冒着冷汗从书包翻出老师的一只鞋,仍然狡辩说:“老师,我帮你找到了鞋子!”班里全部孩子爆笑不止。
“谢谢你帮我找到了鞋子,你倒提醒了我以后不能随便脱鞋子啊!”我愣了。奇怪的是秃头老师以后上课再也没有抖脚和拖鞋,我对那位秃头老师越发尊敬。
为什么强化好的表现永远比惩罚不良行为的效果好得多?
就像幼儿说上面提到的,惩罚无论多轻,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感受。如果一个孩子在预知惩罚时却没有被惩罚,大多数情况下内疚引发感激情绪,会帮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改正错误会更加积极。美国心理学者戴维.麦克米伦说,内疚的孩子有自我弥补的心理倾向。内疚+表扬会引发强烈的积极性心理和行为。不惩罚,问题迎刃而解,不惩罚,孩子我行我素属于个别情况。
正如古龙说,“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
(来源于网络)
惩罚孩子三大原则
在育儿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惩罚”这个问题。有些家长将惩罚看得过于简单粗暴,认为惩罚就是训斥...
1663
体罚能让孩子改掉错误吗
遗憾的是,这种体罚往往是没有用的,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为什么体罚孩子没有用?表面上看,...
1967
挫折教育,你误解了吗
在有些家长看来,挫折教育就是批评、惩罚,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他们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
2209
宝宝发脾气毁坏东西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们只是因为当时看起来很好玩儿而毁坏东西,是一种探索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知道不应该...
1904
这样说,宝宝才“听话”
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这样...但是,惩罚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样失控的场面也一定不是你所希望的。你是不是想知.
214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