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对发烧的认识片面,加上一些道听途说,然后就形成了自己对发烧的世界观。
首先你得知道多少度才算发烧,对于婴儿发烧,不能以37度的人体标准温度作为衡量尺寸。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因此,体温容易不稳定。一般说来,超过37.5℃才认为是发热了。
认识:
宝妈们对发烧的担心和恐惧来源于宝宝发烧时活力不再,胃口不好,加上听来的神马烧坏脑子的案 例。其实,发烧本身不是疾病,发烧是一种症状,或者说疾病附带的症状,而且是好的症状(如果颠覆了你的世界观,先别拍砖,接着往下看)。发烧是因为体内病 毒或者细菌等微生物入侵,体内免疫力激活,产生白细胞去吞噬入侵微生物。每次战胜之后微生物之后,产生抗体留在体内,下次就不会得同样的病了,打疫苗也是同样的原理。所以,发烧不全是坏事,不持续的发烧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宝宝出生有母体的免疫力保护,6个月之后,母体免疫力逐渐消失,这时宝宝需要重建自己的免 疫系统。所以,6-8个月的宝宝都会有人生第一次发烧,而且多数是幼儿急症,关于幼儿急症会在发烧原因章节中再讲。可以说,宝宝免疫系统的完善是伴随着一 次次的发烧,这个和民间的婴儿十八蒸(没仔细研究过,只是听到很多)说法接近。关于免疫力,再举个例子,哪个小孩学走路的时候没有摔过的?学会走路是伴随 着摔跤,摔多了就知道怎么保持平衡了。同样,免疫力提高伴随发烧,身体会记住如何抵抗病毒和细菌,下次来犯的时候就不会被轻易入侵了。但有的宝妈会质 疑,宝宝从来没有发烧过,你的意思是我家宝宝没有免疫力吗?不一定每次宝宝的发烧父母都会察觉到,有时可能低烧没引起注意,有时甚至很短。
很多宝妈都会反应宝宝发烧时手脚冰冷,那是因为发烧时体内需要很多能量激活免疫系统,所以皮 肤毛孔收缩,以减少散热,使热量集中在体内,体温就能够提高。所以,发烧通常不感觉到热,而是感觉冷。人的机体是一个很神奇的自动控制系统,科学至今 还没有完全解析,作为工程师,宝爸只能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的真正的最关键的方法。对成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 轻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 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
第二章 发烧预防
防范胜于治疗,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与其在宝宝发烧的时候感叹宁愿自己代替宝宝发烧,不如在平时用正确的方法照料宝宝。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预防发烧的法子:
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是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季节性,特点是发病率高,而且传染性强,宝宝的免疫系统在不完善的情况下极易被传染,所以接种疫苗是有效地应对流感季节的高发病率。
接种疫苗的时机在宝宝6个月,3岁,8岁的时候。6个月到3岁,半剂量。3岁到8岁,整剂量。如果3岁以前没有接种,接种2剂,间隔28天。8岁以后接种1剂。出处来自崔玉涛
有些宝妈质疑为毛接种了流感疫苗,还会得。疫苗只对特定类型的流感病毒有预防作用,流感病毒变异快,变种多,所以,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流感。但是接种的儿童比没有接种的儿童得流感的可能性明显小很多。
注意:流感疫苗含有抗生素,对鸡蛋过敏不能接种,对新霉素过敏者不能接种。打完疫苗可能会身体不适引起发烧,忽冷忽热,注意照料。
卫生习惯:
病从口入。勤洗手,饭前和便后以及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或者和宠物呆过之后,教育你的小孩不要用手去摸鼻子,嘴巴或者眼睛——这些是病毒感染传播最主要的途径。
穿衣饮食: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先人流传下来的真理。虽然有些先人留下来的没有科学道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是这个可以有。
三分寒:现在很多宝妈让宝宝习惯性地穿少点,适应偏低的环境温度。其实,也不是少穿,只是回归正常。以前奶奶外婆辈担心小孩穿的少,经常给小孩捂很多,宝宝又是喜欢动的,一出汗,毛孔一收缩,冷热交替频繁反而容易引起着凉。标准就是,减衣减被后,摸摸宝宝的小手,温温的就是温度适宜。熟睡时,脚也是温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适的温度。
三分饥,宝宝的消化系统与他的免疫系统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摄入食物过多,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脏负担过重。就会降低免疫系统,病毒容易入侵,引发疾病。尤其在生病期间,更忌讳吃的过多,就是这个道理。
食防:
轻微的感冒和流涕如果护理不当的话,后续也会引起发烧。这里介绍一些食疗方法
葱白水: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那么长即可,加水煮约半小时,成300CC左右。可放冰糖调味。
川贝梨水或川贝蒸梨:都是很好的食疗方法,在病还未发起时,抓紧多喝点梨水,一般会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还怕感冒还怕咳嗽,不妨两种水一起煮。通常就是在川贝梨水中放上一段葱白,还可以加上块萝卜,既能预防感冒,还有营养。
特殊季节的重视:
尤其到春秋季、冷热交替的季节,都是感冒及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第三章 测量体温
测量宝宝体温的工具有很多种,精确度各不一样,还和测量的部位有关系。
以下部位,精确度依次从高到低排序
肛门,体内温度,不解释。
口腔,1岁半以内的宝宝基本无法操作,因为有可能咬破工具。
腋窝,最常被测的地方
耳朵,需要技巧,但不难学。需要特殊工具才能测到,比如耳温枪。
额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精确度低。需要特殊工具才能测到,比如额温枪。
结论:测得的体温要校准,口腔温度在36.1~37.5摄氏度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腋下温度加0.3度,肛门温度则减去0.5度。
通常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新手妈妈通常是15分钟测量一次,有木有?恨不得宝宝体温马上降下来,然后...就会选择一些见效快但是有损宝宝长期健康的治疗方法。所以我反复强调,正确的认识,外加良好的心态,这是治疗疾病的基础,一切的行为取决于你的认识和心态。
第四章 发烧起因
之前一直强调,发烧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有很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发烧,有些是疾病伴随的症状,例如感冒,炎症。有些是身体反应,比如长牙,疫苗注射。了解发烧的起因有助于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这里列了几种最常见的:
感冒:
婴儿感冒伴随发热是常有的现象,最高体温可达39~40℃(少数现象),热程2~3 天至1 周左右。通常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的,病毒有100多种,部分药物对部分病毒有效,所以...我家妹纸前天感冒了,烧得也不高,没给任何药,一天半就痊愈了。自己平时感冒的话,基本也不吃药,就喝水,煮点葱姜水喝。其实,感冒要讲的详细的话,可以讲几天几夜,我还没有时间研究,所以只是点到为止。
幼儿急疹
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特点是高烧3-5天,突然烧退,然后疹起,1~2天内自行消退。可能伴有非特异性感冒症状或其他稍微不适。常见于7-13个月大的婴幼儿。至今为止没有发热病史的婴儿,过了6个月以后如果出现38度以上的高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急疹”。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因为6各月之后婴儿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基本消失,这段期间最容易病毒感染,就我回答宝妈们发烧求助的帖子中,同龄圈2013年3月份到5月份最多,算下来就是6-8个月的宝宝,有木有?
因为是宝宝第一次发烧,新生儿父母通常是措手不及,体温飙到39度以上更是惊慌失措。即使心里有准备,但实战中还是会被幼儿急疹搞的灰头土脸。我依稀可以记得妹纸第一次发烧时自己的惊慌,怎么体温还没降下来,有木有?
炎症
炎症会伴随发烧,而且是高烧。如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等骇人听闻的词儿,但要清楚不是因为发烧烧出炎症的,老人都这么传,也不是不无道理,但只讲到表象,没有利用科学方法去分析内因。发烧是体内的免疫力被激活之后的表现,有疾病发烧是好事。
注射疫苗:
注射完疫苗也会有发热,这种发热属于反应式发热,不建议退烧药。疫苗是减毒活菌,它的作用就是刺激宝宝的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来达到效果,很多时候,不持续的发烧恰恰好能起到刺激免疫反应的作用。如果持续高烧39度以上,心理上扛不住的宝妈可以给退烧药,以防止发生小儿惊厥(发病率只有5%),如果你够坚强,也想给宝宝一副纯净健壮的身子骨,不用理会。
长牙
由于体质的不同,有些宝宝在长牙时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而且一般不会烧太高,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做好日常的护理和治疗即可。宝宝第一颗乳牙冒出来的时间通常在6个月到1岁之间。
手足口病
和幼儿急疹的相似处都是会出疹子,不同处是幼儿急症在烧退后出疹,手足口病是发烧时伴随出疹子。初期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疹子,和幼儿急疹很像吧。而且此病易于传染,尤其是公共场所的传染。通常是幼儿园里一个小孩得了,周围的小孩都会迅速传染上。常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这里提一下,如果医治不当可致死亡。所以家长一旦确认症状,要马上就医。
水痘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好发年龄,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少发病。本病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传染性很强,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水痘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第五章 判断
发烧了,宝妈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选择题是to be(去医院) or not to be(不去医院)。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之所以艰难,因为做决定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决定(受周围舆论影响,比如宝奶奶或者宝姥姥),负责任的时候往往是你一个人默默地承担。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这里帮宝妈们分析两种情况的利弊,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下情况变通。
家庭料理:
熟悉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宝宝休息,生病了,休息好是康复的前提。缺点是治疗手段不多,尤其无法确诊导致发烧的病因,遇上突发事件没法及时响应。
注意事项:对于家庭料理的宝妈,有一种情况需要了解。高热惊厥,就像游戏里的隐藏boss一样,出现概率很小,5%的小孩持续高烧会惊厥,以其危害性之大,传的人很多,容易造成恐慌。但是只要宝妈对这个事情有充分的认识,碰上了也就淡定了。
高热惊厥,称抽风,高热时候发生抽筋,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不清,两眼上吊或固定斜视,口吐白沫,面部青紫,四肢抽动,通常数秒后或数分钟后缓解,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是不是看着很恐怖,其实你只要了解这是小儿大脑功能暂时发生紊乱的一种症候,没那么可怕。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
惊厥本身不会有后遗症,也不会给宝宝造成根本性的损伤,或者烧傻之类的问题。虽然比较少发生,但是这里要提一下应对方法,没有经验的父母应对的方法会造成更坏的后遗症。
1、不要搬动孩子,因为这时他的肌肉是僵直的,搬动容易造成骨折,通常孩子高热惊厥10-20秒就停下来了,抱着孩子去医院没有意义,千万别想着这个时候让医生来帮你。
2、尽可能让孩子侧躺,因为侧躺时他的嘴角是最低位,口水和呕吐物能顺着嘴角流出来,而仰躺,嗓子和气管是最低位,如有呕吐物,易窒息。
3、找一个硬的东西,比如勺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间垫着,防止咬破舌头
4、孩子高热惊厥停下来后,马上带去医院检查
对痉挛的时间进行计时,因为痉挛很令人焦心,所以痉挛的时间通常显得比实际时间要长。也要注意小孩身体哪一部分先开始颤抖,对医生治疗有帮助。
孩子发生过一次热性惊厥,以后就有可能再次复发。当孩子再次发烧,特别是病初体温迅速升高时,过了38.5度,家长应尽早给他使用退烧药。
去医院:
医院治疗器械多,专业知识丰富,宝爸是出于受害和好奇才研究的,人家那是吃饭的家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纠正一点的是,很多人认为去医院就是配药,打针,挂水,这些都是结果导向论,去医院最大的一个益处是了解病因,清楚病情现状,重点在前面,最后才是对症下药,至于治疗方法有千千万万。所以宝妈如果顶不住舆论压力的话,去医院也无妨,检查一下先,如果没问题就当自己吃颗定心丸,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治疗。
缺点是医院环境嘈杂小孩休息不好,北上广这些公立医院,从你挂上号到医生面前就要3,4个小时,娃早就烧焉了,医生诊断3,4分钟。容易被传染其它疾病,烧没退还搭个其它传染病回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网上看了不少抱怨医生的帖子,这里我也给医生说句公道话,天朝情况复杂,医患关系尤甚,不全是医生的问题,整个大环境如此,再好的医生进了这个染缸都焉儿。未来解决医患关系,靠政府没戏,现状就是政府体制的产物。宝爸愚见,未来希望在于互联网医疗,类似于春雨掌上医生这类的网络平台,通过一些工具获取患者症状,医生可以远程在线问诊,解决不了的才去医院。具体案例见妈咪语仪。
以下情况不要做选择题了,赶紧去医院吧:
对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28天以内的新生儿的发烧,家长要特别谨慎。最好不要自己在家用退烧药退烧,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儿表面看上去症状可能不甚明显,但会很不稳定,瞬间会发生心脏呼吸率竭,早去医院看医生,以免耽误一些像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 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治。
对于大于3个月的婴儿,如果发烧伴随严重咳嗽,腹泻呕吐或出疹,不是普通的病毒感染了,带孩子去医院,查明病因,以免退烧止痛后掩盖病情。或者持续高烧(39度以上)3天,用药和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
总结:90%的发烧由病毒传染引起,针对病毒性传染目前医学界也没有特效药,病毒有100多种,仅部分药物对部分病毒有效果,且机理不明。通常去医院的话,除了配一些退烧药,再塞给你一些有的没的抗病毒药物(吃不死人,对病毒也没多大效果,上头有指标,年底奖金就靠这个了),如果你催促急的话,医生会给你来点抗生素,对病毒没用,对降低宝宝抵抗力倒是很有用,呵呵。利益链是医患关系其中的一点。10%的发烧是细菌传染引起的,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打算让宝自己扛,只能说这位宝妈的内心很强大。通常医生会给抗生素消炎,可能会遭到宝妈们的白眼,你Y是想害我宝吧,不够骂过瘾的还会去网上发个帖子骂,碰巧被我浏览到,呵呵。当医生也是挺难的,上头领导有指标,下头病人有要求。